第111章 辽东,我素未谋面的故乡(第2页)

 这个理由倒是很朴实,又很难挑得出毛

病。

 不像李承乾和李泰那样,扯上佛道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

 而且,这回答还暗含着皇子们的手足之情。

 这太孝悌了,完全符合李世民对“兄友弟恭”的想象。

 他看向了自己的其他儿子们:

 “你们大家来评评,是因为李明说的那个理由吗?”

 刚才还垂头丧气的庶皇子们,此时都来了精神,一个个点头如捣蒜:

 “对对对,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明明是因为妒忌李明导致发挥失常,却被李明解读为了舍不得李福和李祐的兄弟情。

 被李明解了围,还当着父皇的面抬了一手,他们的心里能不美滋滋么?

 “明弟……”甚至连生无可恋的李福,听着都有些鼻子发酸。

 庶皇子们对李明的羡慕嫉妒恨,随之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愧疚感——

 李明这孩子虽然顽劣,说话也不好听。

 但本质还是很良善率直的。

 自己怎么能嫉妒这样一位天真无邪的孩童呢?

 “哥哥们说话,你插什么嘴。”

 等儿子装完了逼,杨氏才姗姗来迟,满脸宠溺地把他抱下去。

 适时地为这场口舌之争画上句点。

 李明把脸贴在母亲怀里。

 以掩盖自己坏笑的嘴角。

 可以的可以的,在离开父皇、前往辽东之前,又刷了一些好感。

 顺道给庶皇子们说了句不痛不痒的好话,无本万利地消了一波仇恨值。

 他的斗争对象一直都是太子为首的嫡皇子派系,千万别节外生枝、乱拉怪。

 一鱼两吃,这波操作可以的。

 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又拉了李承乾和李泰的仇恨,让他俩显得很傻叉……

 李明小眼珠子贼溜溜地转。

 李承乾显然是对连番打击习惯了,双眼亮晶晶地凝望着虚无,似乎在考虑其他重要的事情。

 而李泰……似乎也对被李明打击一事习以为常,神色自若。

 腹黑的李治还是老样子,表情不变,一声不响,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呼……无所谓了。”

 李明也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太子想恨他就恨吧。

 现在的他,已经度过了“韬光养晦”的阶段,必须有所作为。

 为此,他始终遵循着房玄龄为他制定的战略——

 只有迅速壮大自己,适时展示自己的软硬实力。才能吓阻对手,保自己一时无虞。

 “对,这种恐怖的平衡只能保我一时的安全。

 “要长治久安,还得要巩固我的基本盘。

 “我的辽东……”

 在各自的算计中,皇家秋狩大会落下了帷幕。

 人群散去,但角落里,仍然杵着一个强壮的身影。

 齐王,李祐。

 自从打猎回来之后,他全程黑着脸,谁也不搭理。

 甚至连差点被他误伤的太子,他也没有赔罪。

 他就这么低着头杵在角落,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嘴里一直在无声地嘀咕着:

 还是舅舅说得对,还是舅舅说得对!老子应该回齐地,回齐地!然后,然后……!

 …………

 秋狩大会后的第二天,藩王们在向父皇拜别后,便各自前往封地。

 长安的水太深了,个个都是宫斗高手。

 如果继续逗留在此地,他们觉得自己活不过三章。

 而在离京的藩王之中,混进去了一个奇怪的家伙。

 齐王李祐。

 在秋狩被怼了一顿之后,这位一直借故滞留京中的藩王,终于乖乖听从舅舅阴弘智——以及很多其他人——的建议,赴齐地就藩。

 他和李福,虽然被过继了出去。

 但封位、待遇等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继续当自己的藩王,逢年过节也能回宫看看,对父皇行儿臣之礼。

 只要不涉及夺嫡,对于与世无争的普通庶皇子来说,其实过继与否并没有什么卵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