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这孩子什么来头?!(第2页)

 “刘歆使君就在里面。”

 带完路,皂隶一溜烟就没影儿了,留下尴尬的三人。

 半晌,侯君集不解地抓抓脑壳: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外地,富商,没根基,有钱。

 各种要素都拉满了,对官吏们来说,简直是任君采撷的散财童子。

 他们仨也做好了一路大撒币的准备。

 可是,怎么皂隶就是不上钩啊?

 “三位找刘使君?”

 一个老师爷从书房里探出脑袋。

 “是的。”韦待价满口称是,手又顺滑地伸进了衣袖。

 “稍等。”

 老头只是点点头,便进屋通传了。

 过了一会儿,书房里传来一个疲惫的声音:

 “进来吧。”

 三人又互视一眼。

 能这么顺利地见到刺史,这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李明朝里撇撇脑袋:

 “百闻不如一见,姑且先会会刘歆。”

 …………

 “所以,你们是侯尚书的……朋友?想在平州经营皮毛药材产业?”

 平州刺史刘歆高坐主位,看着韦待价呈上的、吏部尚书侯君集刚刚批的条子。

 他是一个长相平平无奇的中年人,两眼无神,头发稀疏,充满了中年男人的油腻和无力。

 一看就很“官僚”。

 今天有辆很“炫酷”的马车入城,这事城门官已经向他禀报了。

 他早已有登门拜访的意图。

 所以,当马车的主人来找他时,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平州像是被大唐遗忘了一样,鲜有贵客。

 难得来了几个一看就很有来头的富商,自然是要拨冗见一见的。作为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他当然知道农业才是国家根本,商业是末流。

 然而,平州的广大百姓,无本可作。

 因为平州的耕地,都被“那一家”给占据了。

 如果能多来几个商人,带着一穷二白的百姓们捞点偏门,让日子过得下去。

 他这位刺史也就安心了。

 舍本逐末就舍本逐末吧,被同僚笑话就笑话吧,官员考核差就差吧。

 作为父母官,他总不能眼睁睁坐视大家饿死。

 或者落草为寇,加入“那伙贼人”吧?。

 “如使君所说。”韦待价点头,打断了刘歆的思索。

 “我们初来乍到,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还请使君指教。”

 “不明白的地方?”

 刘歆抬起视线,颇有官威地打量着来者。

 就算有求于对方,但他也是堂堂刺史,不可能对商贩之流卑躬屈膝……

 可看着看着,他的“官威”就弱了下去。

 因为两位商人,态度不能说不恭敬。

 但不知为什么,透着一股很……难以明说的气质。

 好像是久居人上的上位者一般。

 刘歆的气势一下子就弱了几分,把目光放到了一起带来的亲戚小孩身上。

 可这一瞅,更是让他万分不自在。

 因为那孩子也正直勾勾地盯着自己。

 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烁的不是孩童的好奇,而是充满了考校和挑剔。

 好像是上司在品评考察下属一般。

 不知为什么,这三人之中,反倒是这位孩子的“官味儿”最浓。

 不是他的姿态有多优雅,或举止有多高贵。

 而是一种官员本能的戒惧……

 刘歆忽然觉得自己的座位有些烫屁股,让他坐立难安。

 “几位请坐!”他急忙礼貌地伸了伸手,回头向仆役吆喝:

 “来人!你们怎么不为三位贵客看座奉茶?”

 堂堂刺史,对“不务正业”的商人这么尊重,这令三人有些意外。

 侯君集和韦待价下意识地望向李明。

 李明微微点头,三人这才坐下。

 这一系列小动作都被刘歆收入眼底,让他更为困惑。

 那孩子到底是什么来头?

 他一直打着肚皮官司,直到亲眼见到三人都落座喝茶,这才下意识地松了口气,得

以大大方方地坐在位子上。

 奶奶的,明明我是主他们是客,怎么搞的好像是我在求人办事似的……

 刘歆心里嘀咕,脸上依然维持着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