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真正的老对手:士族(第3页)

 “带路。”

 …………

 四个人七拐八拐,来到一处角落。

 韦待价用现学的契丹语问了一句。

 “呃?”那胡人眨着懵懂的眼睛。

 “……货呢?”阿韦用汉语又问了一遍。

 “哦。”

 这回对方听懂了,拨开地上的树叶,底下是一个陷坑,里面是成堆的动物毛皮。

 “看!上好的皮草,买些吧!”

 三个人互视一眼。

 皮草并不是管制违禁品,为什么这么偷偷摸摸?

 问问题之前,李明先套近乎:

 “兄弟这身行头少见啊,契丹人?还是黑水靺鞨?”

 现在这时代,就算是少数民族,也很少有这么粗犷的打扮了。

 那“胡人”咧了咧嘴:

 “我才不是蛮子,我是汉人!”

 啊?

 “嗐!”那家伙自嘲地看了看自己的这身打扮,叹了口气:

 “以前我也是种地的,但遭了水灾,家里人都快饿死了,不得已向慕容家借了高利贷。

 “然后,我就还不起本息,土地就被他们收走了,我也只能上山讨生活了。”

 李明听出了一个重点:

 “慕容家族,是谁?在本地很有势力吗?”

 刚才那老摊贩聊起所谓山海捐时,也提了慕容家一嘴!

 “慕容家族是咱这儿最大的家族,在平州盘踞了上百年,没人惹得起他们。呸!”

 那汉子恨恨地吐了口痰。

 “慕容家的家主,慕容燕,是平州的土皇帝。那家伙几乎占尽了所有的土地,乡里乡亲都成了他的佃农。

 “我不想替那夺我祖产的家伙卖命,所以就逃进山里当野人了。”

 李明仔细地听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弱,一遇天灾,就容易被地主豪强利用高利贷剥削,掠夺走土地。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这都是屡见不鲜的现象。

 这便是“土地兼并”这种宏大叙事在微观上的具体表现。

 事实上,门阀士族就是利用天灾和高利贷这套bo,合法合理地让唐朝的均田制走向崩溃。

 嗯,自己身边的韦待价和侯君集,他们家族肯定也没少干这事儿。

 看来,这个“慕容家族”就是平州本地的豪强大族啊。

 名声不显,本质上和五姓七望那样的“门阀士族”是一样的……

 就在李明思路发散的时候,那汉子解释道:

 “你们外地人第一次来,所以不明白平州的规矩。

 “慕容燕霸占土地,连山和海都让他占了。

 “万一让他的狗腿子看见你我买卖皮草,就要向我们收山海捐,交易的七成都得给他!”

 那个神秘的所谓“山海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地方豪强巧立名目,敲骨吸髓雁过拔毛的借口而已。

 “七成?!”李明吃了一惊。

 这一刀见骨的“税率”,连竭泽而渔都算可持续发展的了。

 侯君集顿时眉头紧锁:

 “刺史怎么能如此纵容慕容燕?”

 贪个污、放个高利贷、兼并个土地什么的,那还是常规操作。

 不仅在边远的平州,就算在京畿之地也是屡见不鲜。

 可收税就是另一码事了!

 这简直是用皇权的麻筋跳皮筋儿玩!

 刘歆是怎么搞的,如此纵容当地土豪,不怕弄出乱子吗?!

 “纵容?呵呵,别太抬举那些庸官了。”

 那汉子嗤之以鼻:

 “平州天高皇帝远,朝廷命官有什么用?

 “慕容家养着许多私兵,一个光杆的刺史能顶什么用?”

 李明听得心里咯噔。

 “封建王朝的统治边界”,这几个历史书上冷冰冰的字,此刻变得无比具象化。

 如果说,在远离中原腹地、交通通信极为不便的边远地区。

 有什么比地方官员与地方豪强同流合污更严重。

 那就是地方豪强直接甩开官员,单干了!

 这是另立朝廷,分裂割据的节奏啊!

 而且分裂的还是他李明的地盘!

 这个叫慕容燕的,怎么把他的剧本给抢了呢!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土豪劣绅了!

 必须要出重拳!

 李明此刻终于意识到,自己在辽东的真正对手是谁。

 还是老对手,只是褪下了温良恭俭让的画皮,露出野蛮贪婪的真面目——

 门阀士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