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南下!
第132章 南下!
“切,无能的废物,被一帮山贼打到哭爹喊娘。”
高建武粗略扫了一眼,便轻蔑地将慕容燕的求救信扔到一边,将视线拉回到桌上摊开的书册上。
这是一本平州和营州的详细地形图,书页陈旧,被翻得起毛了。
此图是高句丽细作趁隋末大乱时,偷偷摸入两州所绘制的。
自高建武继位以来,他的目光一直就没有离开过辽东二州——两根华夏王朝打在燕山以北、高句丽脚下的楔子。
高建武一直仰慕中原的先进文化,是不折不扣的精汉。
除了照搬大唐的三省六部制和道州县三级制,他还照抄了5A级景区长城和18x级景区京观——
将隋炀帝时征高句丽阵亡的将士尸骸筑成京观,为防止雄主李世民过来强拆,又沿国境线建起了千里的长城。
除了长城,他还依托山脉与森林,修筑了大批堡垒工事。
在把自己打造成了刺猬以后,他就整天琢磨着如何打防守反击,将一直仰慕的大唐两州吞进肚里,从此融为一体再也不分开。
“李世民如此雄主,居然也会放任慕容那样的废物为害一方,看来即使强如唐朝,燕山一线也真的很难跨越啊。”高建武有点想笑出声。
他一直看不起慕容燕这个合作伙伴,又蠢又野蛮,还是个慕容鲜卑。
要不是想借那个土包子的力染指辽东,他根本不屑睁眼瞧他一眼。
现如今,机会来了。
平州大乱,城门洞开。
要跟吗?
毫无疑问,如果高句丽敢南下吃掉营、平两州,一定会招致唐军的暴打。
中央王朝或许没有长期实控辽东的能力。
但短期内凑个远征军,把高句丽打至跪地被迫做藩属国,那是没什么难度的。
“问题是,如果本王乖乖地待在原地不动,李世民会放过本王的国吗?”
答案是不会。
因为李世民已经不止一次找高句丽茬了。
一会儿嫌弃朝贡的人参太上火,一会儿派遣使者当着陪同高句丽官员的面绘制地图、接见客居当地的汉人。
这两个月又在要求派驻“工人”进入高句丽,将京观毁掉,将隋军将士的尸骨带回去埋葬。
谁知道那些工人是不是还随身戴顶头盔呢。
而且根据慕容燕透露的消息,李世民似乎设立了临时的军事机构“辽东行军道”,有向辽东方向调动兵马的迹象。
高建武久久凝视着地图。
遣使,找茬,调兵。
华夏王朝的这一剑三连,对周边蛮夷来说绝对是恐怖片。
这说明华夏已经在蓄力,准备一拳打爆某个倒霉民族的狗头了。
本来在经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之后,四方蛮夷的这个心疾已经好了一大半了。
然而,李世民横空出世,帮助蛮子们重新回忆起了华夏文明的恐怖,以及被驱逐到大漠大山里的屈辱。
而现如今,李世民正在对着高句丽的脑袋摩拳擦掌。
作为华夏文明的忠实拥趸,高建武学到了“宁为玉碎”的道理,不想坐以待毙。
他要主动出击。
趁唐军没有完成调动,打他个措手不及!
他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燕山一线。
在唐朝时期,辽西走廊一大半还泡在水里,水面上的那一小部分滩涂也难以行军,所以山海关(唐时的临渝关)的地理位置并没有后世那么重要。
华夏王朝如果要自南向北进攻高句丽,燕山是必经之道,因为燕山往东是大海,往西是大漠,都绕不过去。
而平州刚好扼守着燕山的出入口。
平州在大唐手里,就能向辽东持续囤积兵马粮草,以此为跳板北伐高句丽。
而高句丽若能拿下平州,就能将防线一下子推到燕山一线,占据地利,据唐于国门之外。
平州就像一把钥匙,决定了燕山这扇大门的开关。
“要保护家里的安全,与其在家中与贼搏斗,不如……”
他用笔在平州重重画了一个叉。
“把门关上!”
他决定,接受慕容燕的请求。
帅军南下!
“可这是个麻烦……”
他的目光向东移,定格在了营州都督府。
拜慕容燕所赐,他的军队可以风骚地穿上穿上唐军的衣服,瞒天过海一时。
但时间一长,必然会被发现端倪。
营州的唐军不可能坐视不管。
“营州军有两种选择,一是进入平州,正面驱逐我军;二是围魏救赵,直接攻入我国,逼迫我军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