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平州,一轮强劲的音乐响起(第3页)

 “我们组一支军乐队吧。”

 侯君集仰头思考着:

 “以声音辅助令旗传达命令,在混乱的战场上,确实能让指挥更有效率。可这需要长期严苛的训练,否则反而会加剧指挥的混乱……”

 “总得先试一试,这不是有现成的吗。”

 李明招呼着耶律可汗豢养的那几个乐人。

 “你们会吹拉弹唱吗?”

 “没问题!”因为刚分到土地,那些乐人个个热情高涨,现场给两位首长来了一段。

 “嗯,还挺好听。”李明满意地点头:

 “不过要换上我们大唐的曲子。”

 …………

 数日后。

 张俭放下手中的书信,端详着面前的孩子,仍然有点难以置信:

 “公子的意思是,李明殿下是被逆贼慕容燕所陷害,被迫上山,组织民勇抗击反贼。

 “现请末将向朝廷修书一封,为殿下辩明,澄清朝廷可能的误解?”

 长孙延沉稳地点头:

 “正是如此。殿下所为皆为大唐,但形势紧急,难免有些不太合流程的便宜之举。

 “现在,殿下终于打通了与营州的驿路,立即遣我送信,向陛下、向朝廷表明心迹。”

 “嘶……”张俭狐疑地看着眼前这位皮肤黝黑、神态镇定的小大人。

 印象里,长孙家的子弟,似乎都是些金玉其外的绣花枕头啊……

 长孙延自然看出了对方的疑惑,冷静地对答:

 “张都督若想核实,那请自便。只是时间紧迫,若因此导致朝堂发生难以逆料的变化……”

 “末将立刻给长安写信!”张俭擦了擦汗,补上一句:

 “营州军将进入平州,助殿下平叛。”

 长孙延立答:

 “平叛这种小事,就无需烦劳都督了,殿下即将彻底清剿慕容燕的势力。”

 快把“别来摘桃子”写在脸上了。

 张俭眼中的疑问更重:

 “你们难道……不知道?”

 长孙延一愣:“不知道什么?”

 “你们难道没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三脚猫家丁,而是套上唐甲的高句丽正规军吗?”

 “没发现,反正都是一样的痛揍。”

 “……”

 张俭人都麻了。

 虽然就在隔壁,虽然收到了亲笔信,但他忽然感觉平州的情况好像更扑

朔迷离了。

 李明殿下,到底在平州做了些什么啊……

 “有问题吗?”发现都督突然不吭声了,长孙延提醒一句。

 张俭迟疑了一会儿,道:

 “恐怕,末将难以遂殿下的愿。

 “因为营州军奉陛下之令,刚开拔赶赴平州。”

 …………

 “长安那边在干什么,一会儿让我们营州按兵不动,一会儿又让我们进军平州的……”

 张俭的副将、营州游击将军薛仁贵,率领营州精锐尽出,向西支援平州。一路上抱怨连连。

 不但长安的指令反复,连战略目标也定得极其拧巴:

 让他们营州军驱逐入侵平州的外敌高句丽。

 至于“内敌”赤巾贼,诏书里只允许营州军防守反击,如果赤巾贼不惹事,营州军也不可挑事。

 唉,被逼和山贼和平共处……薛仁贵有一种被逼良为娼、自己不干净了的屈辱感。

 他多少也听说一些风声,说是那位他看不起的、只会承蒙父辈恩泽的李明殿下,正是赤巾贼现在的统领。

 朝廷的这封诏书,坐实了这个猜测。

 为了包庇一个瞎搞胡闹的皇子,陛下竟放任山贼不管,唉……薛仁贵心里气鼓鼓的,对李明殿下的成见更深了。

 要是他知道,陛下让他们速速退兵回营州协防的诏书正在路上,他更得气吐血。

 漫长的距离、模糊的情报、离谱的时差,可以让任何一位英明神武的陛下显得像一个沙陛。

 行军到了两州的交界处,斥候们纷纷回报。

 平州边境风平浪静,百姓安居乐业,好像完全没有受到内忧外患的困扰。

 “高句丽人呢?藏哪儿去了?”

 薛仁贵心里嘀咕,忽然发现了异常。

 撒出去的斥候,少了几个。

 是往北方方向侦查的。

 薛仁贵望向北方的崇山峻岭,又望向南方的大海,心中生出不详的预感。

 他现在部队的形态,就像一条向北方露出脆弱肚皮的长蛇啊……

 “全军停止!”他果断下令:

 “就地扎营,构筑……”

 话音未落,北方传来喊杀声。

 是高句丽的主力部队,像箭头一样,疯狂地冲向营州军薄弱的侧翼!

 “不好,中埋伏了!”

 薛仁贵嘴里一苦,意识到自己中计了。

 营州军正是行军的阵型,侧翼洞开。

 若被拦腰截断,那就腹背受敌,前后不得接应了……

 就在这时。

 西部平州地界也突然有了动静。

 一轮强劲的音乐响起,好像是一首很熟悉的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