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玄武门第二季,火热筹备中
第156章 玄武门第二季,火热筹备中
幽州,太子庙。
东方既白。
河北道存抚使崔挹的妻子,挺着大肚子站在崔府门前,睁着新奇的大眼睛,欣赏着四周的风景。
大唐风气开放,女子并没有被理学束缚得那么死。
所以,作为脱离了森森宫墙的半个“民妇”,她人生中第一次可以自由自在地出门。
她享受的不是风景,而是“出门”这种感觉。
“令卿,小心受寒。”
今日休沐,崔挹温存地从背后为爱妻披上皮裘。
“良人,仿佛家门口的风景,怎么看都不腻呀~”
李令小鸟依人,依偎在郎君怀里。
这时,街上风尘仆仆地驶来一辆马车,停在崔府门口。
在一双璧人好奇的目光下,车上蹦下来一大两小、三张黑脸。
其中一个小黑炭头是天生脸黑,另外一大一小则是面色发黑。
“你们是……明儿?侯尚书?尉迟……家的小郎君?”
李令低声惊呼,两人惊讶得连造型都忘了换,保持着腻歪的姿势。
“嗯,早安,姐姐,姐夫。”
李明闷声道。
并没有想象中感人的姐弟相逢,开门就被闪光弹闪瞎了眼。
我觉得自己应该在车底,而不是在车里。
…………
“这段时日真是急煞我等。
“先是朝野以为你们不声不响地上山为贼、里通敌国,后又见你们独自力抗高句丽十五万大军……
“只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为你分忧,只能在后方为你奔走……
“很惭愧,就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到了幽州半年,我也没有干别的,大概三件事……
“第一个,为平州、营州健儿们筹措了一些微薄的军饷,九牛一毛不成敬意……”
李令挺着大肚子跪坐在主位,滔滔不绝地讲着。
来了幽州半年,她入乡随俗,讲话越来越地道了,一开口就是一篇大文章。
中气十足,一口气不带喘的,只是偶尔会被良人打断一下。
“令卿,来,啊~”崔郎陪侍左右,亲手为李令扣开一颗燕山板栗,喂到嘴边。
“阿~姆。”李令从嘴边甜到了心里。
李明:……
侯君集:……
尉迟循毓:“明哥,你姐姐和姐夫在干啥呀,你为什么蒙住我的眼睛呀~”
“小孩子不要看。”侯君集低声道。
好肉麻的俩公婆,竟是我上司的亲戚,我真是样衰了……
“咳咳。”狗粮吃到饱的李明轻咳一声,把话题拉回来:
“不论如何,这次辽东能惊险脱困,离不开姐姐和崔家的鼎力支持。
“所以特地登门感谢。”
这话没有夸大。
若非幽州刺史崔民干携金银珠宝和锦囊妙计前来。
虽然辽东未必不能挡住高句丽,拖到李世绩的援兵到来。
但必定会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
而且也会就此欠下朝廷一个“人情”,以后在朝野说话,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响亮。
不过,人情是守恒的。
只是从朝廷转移到了崔氏和河北士族。
作为活了两辈子的资深社会人,小李自然是懂这个道理的。
因此从辽东回长安时,他特意绕了一小段路,登门拜访亲自致谢。
至于第二个任务,来看望许久不见的李令……
他觉得他想多了。
本以为嫁入豪门深似海,姐姐会遇到花心丈夫、刻薄婆婆、恶毒姨太什么的。
然后由他节度使大人从天而降,一顿装逼,让恶毒男女配们惊骇跪地,流下悔恨的泪水。
然而……
“对不起,也许我来的不是时候。”李明黑着脸说:
“撞上了休沐日,幽州州府空空如也,无法面谢崔使君。”
“不,你来的正是时候。”崔挹身体前倾,十分殷勤地挽留:
“家父正好去请崔伯来家中一叙,他们应该马上就要到了。”
好小子,哪有这么赶巧的事,通风报信够快啊……
不一会,两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书生携手而至。
两人都是珠圆玉润,眉眼
有几分相像。
一位是李明的熟人了,幽州刺史崔民干。
另一位,应该便是崔挹的父亲了。
“你们男人说话,我这妇人若还死皮赖脸地占着,反倒是不知趣了。”
李令微笑着起身。
家父脸色微变,瞪了儿子一眼。
崔挹立刻蹦了起来,搀扶着宝贝媳妇儿。
这是捧在手心都怕摔了啊……看着崔家对老姐如此呵护,李明就安心了,仔仔细细地叮嘱道:
“做产妇虽休息为主,但也不能总是久坐,容易下肢血栓。要多走动走动,锻炼胯部肌肉,这样生产能顺利些。”
“嗯,我会哒。”
李令感动之中又有点奇怪。
小老弟对新生命的孕育并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感到好奇,反而像个小老妈子似的,婆婆妈妈。
一对撒狗粮的璧人走后,五颗电灯泡齐聚首。
崔挹的父亲崔仁师,是第一次面见李明,不禁咋舌。
看外貌,只是一个圆润的萌娃。
可殿下举手投足间,让人莫名有一种甘愿臣服于他的气质。
崔仁师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脑袋微微低垂,一副“静待君恩”的模样。
仿佛这样才让他感到踏实。
而崔民干第二次面见李明,也有些惊讶。
经过这几个月的磨炼,李明殿下的外貌倒没有什么改变。
可气质比之前更为沉稳。
这是久居人上者自然而然散发的、一切尽在掌握的气息。
赶在李明道谢以前,崔民干抢先顿首:
“殿下愿采纳臣的拙计,使崔某亦能略尽绵薄之力,荣幸之至。
“辽东乃幽云门户,殿下能拒敌于燕山之外,保境安民,使河北免遭战火洗劫,亦免除兵役之苦。
“崔某代河北百姓,感谢殿下的仁义大德。”
说话很好听,姿态放得很低,说的道理也非常实在。
辽东既是中原向东北发展的跳板,同时也是东北向河北侵攻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