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用户39256703

第251章 疑窦重重(第2页)

 有那么一个瞬间,我也闪过了这样一个念头:带着这些疑问,去问一下娘亲,那又如何呢?

 然而,那样的一个念头,却像闪电一般,稍纵即逝。

 确实,要到娘亲所住的房间去,也就是两三分钟的事情。只是,问题在于,到了那儿之后,我该如何开口呢?

 我父亲的辞世,对娘亲的打击,是最大的。一想到她整天凄凄恻恻,以泪洗面的样子,我就觉得,在这种时候,再去问询这一些事情,还真是往伤口上撒盐了。这几天,我一直都是这样想的,就算真的要开口,那也要在十天半月之后。于是,这些天,我只能独自冥思苦想了。

 然而,这样的一个夜晚,娘亲亲自过来了,却是有所不同了。至少,这也就意味着,她已经从那悲戚的深渊里,探出头来,想着如何呼吸一口新鲜一点的空气了。

 有时候,总有一些神秘的预感,你可以怀疑它的真实性,不过,当那件事情真的到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预感,总不至于太过离谱?

 是啊,对于娘亲的到来,我真的就没想过吗?

 这样的一幕,我确实是设想过的。只是,理智占据上风的时候,我又觉得,自己这样想,似乎又有不太孝顺之嫌?

 一般情况之下,晚辈去看望长辈,然后再相机提出一些问题,不是更为正常吗?然而,换一个角度,我又觉得,真到了那儿,却又是难以启齿的了。是啊,这其中的是非对错,如何能够说得清楚呢?

 类似的一幕,似乎也曾出现过:上一次,我父亲从外面归来,在吃晚饭的时候,他说起的那些话语,确实不是我所能够想象得到的。冷静下来之后,我也曾这样想,这出乎意料之外的背后,反倒是正在情理之中了!父亲如果不说起那些,我反而会觉得,他对女儿的未来,不够上心,缺少远见,缺少长远规划。

 既然决定要离开家乡了,对于自己的女儿,我父亲自然是会有所想法的。至少,他已经考虑到,穷乡僻壤里的那种思维,难以适应都市里的生活。于是,他就想着要试探一下,了解一下我对局势对外界的一点看法了。他这样做,没什么问题,反倒是我,一时看不到此举背后的良苦用心。当然,其中的分寸,父亲也是深思熟虑过的,他只是想提醒我,外面的世界很复杂,有些事情,不是你一眼就能够看得清楚,看得透彻的。

 此刻回想起来,父亲和娘亲的这一番教诲,倒是极有远见的啊!只可惜,到了这一刻,我再想听父亲唠叨几句,也是不可能的了。

 那一次,我是有预感的,那就是,父亲归来之后,神情颇为严肃,不再像此前那样有说有笑的。这样一来,我就隐隐涌上了某种预感,总觉得会有某件事情,正向我走来。

 平心而论,那一次的预感,也不算太离谱。

 这尘世间,置身局中之时,某种异样的感觉,也是会一闪而过的。只不过,在不少的时候,我们只是觉得,这样的感觉、念头,往往是荒诞不经的,难以索解的,既然一闪而过,那就让它随风而去吧。

 只是,问题就在于,那些稍纵即逝的感觉、念头,往往是弥足珍贵的,甚至,它关乎你的生死祸福、得失荣辱:那驾马车没进城之前,在那城郊野外,信步走着的时候,我的心头,闪过了那两句唐诗: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在那一瞬间,我想起了什么呢?当时,我只是觉得,这样的两句诗,勉强也算应景吧?只是,“白屋贫”什么的,有点不太吉利。现如今,再仔细思忖一番,我就会觉得,在当时,自己的灵魂深处,正响起了另外一种声音:此时此地,凶险莫测,理应有所准备,有所防备……这倒不是什么事后诸葛亮。你想想看,“日暮”者,正所谓“日暮途穷”,也就是说,这样的一条路,已然到了尽头处。至于那一个“贫”,它所包含的另一层意思,也就是那一个“穷”字了!“日暮途穷”,这样的一个成语,呼之欲出之际,却让我忽略了!这样一来,才会有此后的血光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