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用户39256703

第296章 私人恩怨与家国大义(第2页)

 接下来,我们这几个人,又该如何行动呢?

 按照最初的设想,当务之急,应该就是要迅速出城,与新军汇合。至少,徐海韬他们,目前就在军中,该如何行动,还可以从容商议。

 只是,果真如此的话,似乎总有点不踏实的感觉。怎么说呢?真到了两军对垒之时,如果我方有内应,来个里应外合,不是更显奇效吗?

 是啊,就目前的局势而论,我方军营里,不缺我们这几个人。然而,缺少内应,却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这四个人,如果能够留下来做内应,自然有益于我方攻城。只是,区区几个人,又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这一次,由于已经与总督一方谈僵,总督拒不接受光复之议,反而变本加厉,要压制,甚至是镇压新军。这样一来,盟会成员只能先随新军开出城外,再图大举了。这种做法,大体上能够保住光复的基本力量,有利于长远,不失为审时度势之举。只是,如此一来,在这金陵城里,我方的力量,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也就是说,如果真要想什么“里应外合”,就会变成一句空话了。

 确实,如果战场上能够克敌制胜,有没有内应,也不那么重要了。只是,如今的战局,依然是敌强我弱,因此,如何在战场之外消耗一下对手,就自有其意义。

 目前,敌方为什么会如此嚣张、顽固,自然就在于,以总督为首的那些首脑人物,他们冥顽不化……

 到这一刻为止,经过一番审讯,对于敌方的意图、盘算、兵力布置等方面的情况,我们确实多了几分了解。只是,光是这些了解,就足够了吗?这个马先生,他所能够了解、掌握的情报,似乎也就到这一步了。如果真的再榨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来,那又如何呢?

 马先生受不了皮肉之苦,是招供了一些情报。而且,对于他所说的那些话,我们也是仔细斟酌过的,毕竟,最近这几个月,我们所做的,主要也就是这些方面的事情。暗自比较一番之后,大体上可以确定,这个马先生,说的基本上都是实情。

 这家伙,从他的语气来看,甚至还有点洋洋得意:总督的军火库,防线,后勤供给,就在那儿了,你们就看着办吧……

 平心而论,这家伙,如此的“自信”,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两军对垒之时,胜负之际,还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就比如说,某某关隘,确实就是敌方军火库所在了。得知这一情报之后,由于自己一方的枪支弹药数量有限,我们自然就会想着,一定要想方设法,拿下敌方的军火库,以补充、壮大自己。

 这样的想法,确实不无道理。只是,你能够想到的,对手就想不到吗?不要以为,自己的对手,都是白吃饭的。敌方既然能够想到这一点,自然就会派出重兵,加强防守了。也就是说,就算我方能够打到那儿,要想顺利拿下,也是极不容易的。更何况,在目前这种情势之下,敌方的兵力,四倍于我!正面作战之时,我方就疲于应对了,再找出一支生力军,去突袭一番,又从何说起呢?

 由此看来,有些事情,想起来简单,真要实施,依然是难以做到的。以前有那样一句话“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了。

 按照目前这种局势,我方的形势,似乎不容乐观吧?

 仔细想来,从一开始,清廷就煞费一番心思了。这江南重地,巡抚似乎靠不住,于是,他们就把两江总督府,也设在这儿。而且,还规定,巡抚受总督节制!这一招棋的要害之处就在于,既然总督官大一级,那么,他所能够调动支配的人马,就要翻上几倍。如此一来,巡抚一方,真要有所想法的话,就得仔细掂量一番的了。

 如此说来,这敌强我弱的态势,从一开始,就存在了。作为守旧派的一方,总督那一边,并没有我们回旋的余地。于是,我方的侧重点,就只能放在巡抚这一边了。说起来,对于双方的力量对此,我们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即将摊牌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自己这一方,竟然有点微不足道的感觉了。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权衡再三之后,我方才不敢率先发难,而只能是按照总督的无理要求,先把军队开到城外去。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撤离,总有一天,我们还是要打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