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秋水用户39256703

第323章 书香的故事(第3页)

 当时,我就这样想,只要在科举考场上有所作为,有个一官半职,要归还那些银两,自是轻而易举。

 这样一来,我就痛下决心,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攻读、如何应考。

 再过了半年,大概是“皇天不负苦心人”吧,我先是过了秀才这一关。在参加府试的前一天午后,我和她又见面了。

 这一次,她这样说道:“学正啊,你既然名字就叫作学正,那么,能不能真正弄个‘学政’当当,这才叫名副其实呢!”

 “哦,这,这是有点巧合,不过,我想好了,一定要再加一把劲……”深情激荡之际,我这样回应道。唉,一个向学之人……

 “蒙大人,”这一刻,柯晓风开言道,“原来,由你来出任学政,还真是,还真是实至名归了……”

 “唉——”的一声响起,蒙学政长叹起来。

 刚才,在听故事的时候,对于这个故事的走向,柯晓风还是隐隐猜出一点来了。于是,听到故事中的那位姑娘说出“学正”这个名字之时,她一时忍不住,就出言打断了蒙学政接下来的话语。

 听着这样的故事,柯晓风的心里,一时也是像那浪涛一般,起伏不定:真想不到,这位蒙大人,还有这样的一段传奇故事!这,这应该算是一段奇遇了吧?一听之下,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呢,这奇遇的背后,却是和各自的性格、志趣,紧紧地连在一起的。

 一开始,那位姑娘守在一旁,主要是出于某种同情与怜悯吧?只不过,当年的蒙大人,如果不是一个嗜书如命之人,不是紧紧盯着那一部“昭明文选”,接下来的故事,也就无从谈起了吧?

 蒙大人喜欢看书,而那位姑娘呢,喜欢那些读书人:这一切,才是事情的关键所在吧?

 “学正”?在好学上进方面,当年的蒙学正,确实是名副其实的了。而那位姑娘所看中的,恰好也正是这一点!当然,“学正”,这样的一个学名,似乎又透露出某种天机来?

 由此想来,双方的个性、志趣,也是不容忽视的吧?那个成语说“三就六和”,看似有点随意,其实,尘世间的不少的故事,细思之下

,都是环环紧扣,缺一不可的。当然,蒙大人当年的这个故事,是不可重复的……

 而到了这一刻,当她看到蒙学政神情凄苦,一声长叹之后,不由得心头一惊:要想担任学政这样的要职,府试似乎都还不够!如果真要进京赶考,一路上的崎岖坎坷、奔波辛劳,又有谁能够体会得到呢?

 “蒙大人,属下,”柯晓风这样说道,“属下不知天高地厚,一时心急,言辞不当,还请恕罪……”

 蒙学政神情凝重,缓缓地说道:晓风,你,你不必自责。刚才,我,本官只是在感慨。是啊,当年,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之下,我先是过了府试这一关,然后,又开始着手,准备来年京城里的大考了。

 出发之前的那天午后,那位姑娘告诉我,本来,她是想着,要我到她府上去,去跟他爹辞行的。后来,再一想,就觉得,算了吧,只要有京城里金榜题名的那一天,什么事情,都是好商量的。

 其实,我也不是那种只会读死书之人。每一次见面,她神情上的一些微妙的变化,我都是看在眼里的。那时候,我也能够想象得到,时间和次数多了,知晓这件事情的人,自然也就会相应地增多起来。这样一来,她的爹娘,如何会不知晓这件事情呢?

 不难想象,她每次出来,首先要过的,就是她爹娘那一关。其次,就是某些人的流言蜚语。好在,她慢慢地说服了爹娘。而她的爹娘呢,也算是开明吧。不过呢,她和我都很清楚,真正能够说服她爹娘的,就是那金榜上的名字了!

 而这一次,在我进京赶考之前,关键时刻,她爹娘想着要见我一面,又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