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大脸豌豆(第2页)
不管别人怎么说,王洛是稳如老狗,信心十足。
《大圣归来》比前世提前三年制作完成,正是他一力推动的结果。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已经打开,只要有好的动画作品,票房潜力巨大。 而且,这一版《大圣归来》不仅制作经费充足,而且人才济济。
除了田小鹏的十月文化的原班人马,还有杨宇为首的业内精英助阵。
剧本和前世一样,但画质要精良许多。
几场战斗画面都制作得极为精彩。
再加上超豪华的配音阵容,大量的前期宣传,以及西游伏妖篇的这阵东风。
王洛毫不担心《大圣归来》的票房成绩。
唯一的悬念就是这一次《大圣归来》能不能破10亿?
额,全国上下十几亿人,估计只有王洛存着如此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果被其他人知道,肯定会以为王洛疯了。
别说十亿,能有一两亿,就足够全体动画人高潮了。
这么多年来,国产动画业有多么惨淡,只有圈内人最清楚。
说起来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啊!
动画电影是拍一部,赔一部,就没有票房破千万的。
嗯,上百万的都少见。
至于票房破亿,那都是国外的动画电影,只能看见,就是够不到。
什么?票房十亿?
呵呵,洗洗睡吧,梦里什么都有。
龙岭迷窟的拍摄进度很快,到六月底的时候,已经拍完外景。
剧组返回京城,剩下的拍摄部分要在绿幕下完成。
王洛拍戏之余,也参与导演,指导动作特效的拍摄。
在拍摄特效大片方面,他可比二刘更有经验,能提供不少帮助。
相比拍第一部的时候,此时洛图的特效部技术更加成熟,经验更加丰富。
从精绝古城到龙岭迷窟,间隔了差不多两年时间。
薛松为首的特效师们为这部电影,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只为了还原原著中的惊险画面。
在摄影棚里,运转着各种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将演员们的表情动作等数据即时采集。
摄影师、灯光师、特效师、道具师、造型师……一大群工作人员在忙碌着,
薛松亲自上阵,与刘劼、刘国南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整个筹备过程犹如一场精密协作的战役。
巨大的绿幕从棚顶笔直垂落至地面,将预定的表演区域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灯光师们手提各种专业灯具,在绿幕区域周围来回穿梭。
他们依据剧本对场景的设定,精心调试着每一盏灯的角度、亮度与色温。
有的灯被安置在高处,模拟从洞穴顶部缝隙透入的微弱光线。
有的则贴近地面,营造出仿佛地下水反光的幽微效果,力求精准地模拟出地底深处那幽微、诡异的光线质感。
在摄影棚的一角,特效团队正全神贯注地坐在一排电脑前。
手指在键盘和鼠标上飞速舞动,眼睛紧紧盯着屏幕,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建模软件界面。
“小林,这石头的纹理细节再突出些,你看现在有点太光滑了,不像在地底泡了千百年的。”
薛松皱着眉头对旁边的年轻小伙说道。
“好嘞,松哥,我马上调整。”
小林连忙点头,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起来。
他们从最基础的地形构建开始,精心雕琢着虚拟的迷窟场景。
先是勾勒出怪石嶙峋的墙壁轮廓,那些石头的纹理、凸起与凹陷都被细致地刻画出来,仿佛真实可触。
再通过算法让地下水隐隐流动起来,波光粼粼间透着寒意。
随后,丝丝缕缕的诡异雾气被缓缓添加进去,在虚拟空间中轻柔地飘荡、弥漫,营造出神秘莫测的氛围感。
最后,洞穴怪物的数据导入,一个个狰狞的形象在屏幕上出现,在特效师们的努力下逐渐清晰、逼真。
王洛和二刘站在监视器前,指挥调度。
等一切准备就绪,闲杂人员清场,新一场戏开拍。
灰头土脸的姜操在绿幕前做出拼命逃跑的动作。
他眼神慌乱,豆大的汗水从他的额头滴落,还不时发出惊恐的喊叫。
在他的身后不远处,一只体长近两米的巨大蜘蛛正向他快速接近。
它通体黢黑,有六只眼睛,八条腿上长满了绒毛。
最恐怖的是,蜘蛛背上的白色花纹图案天然生成一张诡异人脸的样子,五官轮廓清晰。
这就是《龙岭迷窟》中极具代表性的巢穴怪物——人面蜘蛛。
薛松的特效组根据原著中的描述,又查阅了大量资料,设计出这款极为逼真惊悚的人面蜘蛛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