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奇葩说的导师(第2页)

 他们当然不是来拍电影的,而是来参加新综艺节目的海选。 

 没错,这个节目就是奇葩说。 

 马冬在筹备两个月后,正式启动了这个项目。 

 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准备好,最主要是王洛提供了完整的策划方案。 

 这给马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而且洛图传媒的资源极为丰富,给马冬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马冬在洛图做起事来,感觉哪儿哪儿都得心应手,称心如意,和央视那种束手束脚的情况完全不同。 

 总之就是一个字“爽”! 

 王洛说让他放手干,就的确说到做到,对马冬充分信任。 

 基本上马冬的决定,王洛都无条件同意。 

 唯独一件事,王洛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委婉地驳回马冬的想法。 

 那就是邀请奇葩说的导师人选。 

 马冬还和前世一样,选中了两位才华横溢又风趣幽默的导演。 

 蔡康咏和高小松。 

 蔡康咏当然没有问题,王洛和老蔡的关系还挺好,马冬不提,王洛也会找他。 

 但高小松却是不行。 

 客观来讲,马冬的眼光非常准,高小松的确是此时最佳人选。 

 前世那么多季奇葩说,那么多导师。 

 能和蔡康咏在辩论、人气、幽默、知识面、思想深度、应变力、煽动力各方面都一较高下的。 

 只有高小松。 

 什么罗振宇、张泉灵、薛兆丰、李诞、金星,都不是老蔡的对手。 

 不是幽默感差了点,就是辩论能力弱了点。 

 好不容易这两点都有的,在人气、思想深度方面又不如老蔡。 

 奇葩说第一季能办得那么成功,高小松在节目中的精彩表现起了重要作用。 

 每次导师发言,高小松和蔡康咏的辩论,总是精彩纷呈,发人深省。 

 蔡康咏好几次被高小松激发了胜负欲,长篇大论之后,还会补充发言。 

 而后面几季的导师,基本是被蔡康咏压着打,毫无抵抗之力。 

 到了后来,老蔡能看得出收了七成功力,每次发言都是点到即止。 

 让他全力辩论的场面,只能在奇葩说第一季里看见。 

 这也是王洛在前世看奇葩说的一大遗憾。 

 只可惜高小松再适合奇葩说,王洛也不打算请他来当导师。 

 马冬没有前后眼,王洛有啊。 

 他可是很清楚,高小松将来大放厥词,屁股坐歪,惹下多大的麻烦。 

 哪怕现在用一用,不会有问题,王洛也过不了心里这一关。 

 所以他绞尽脑汁,要找一位能替代高小松,与蔡康咏正面交锋的嘉宾。 

 说实话,这样一个人是真的很难找。 

 王洛考虑了很多人。 

 老梁知识渊博、观点犀利,博古通今,逻辑分析、表达能力都很强。 

 但偏严肃,缺乏蔡康咏那种温和的幽默感,可能在综艺效果上稍显不足。 

 窦文涛擅长从多角度探讨问题,语言风格幽默且富有哲理,辩论逻辑性强,有深度。 

 但他的风格偏内敛,在综艺效果上不如蔡康永那样外放,有攻击力。 

 汪涵文化底蕴深厚,语言表达能力强,幽默风趣,但辩论方面弱了点。 

 撒贝宁倒是牙尖嘴利,反应奇快,但偏活泼,在深度话题的讨论上有所不足。 

 鲁豫在情感表达和话题引导上可以与蔡康永媲美,但在辩论的逻辑性和综艺感上稍逊一筹。 

 王洛都可以想象出这两人做对手辩论时的场面。 

 蔡康咏一番煽动力极强的观点输出后,鲁豫睁着无辜的大眼睛,做聆听状。 

 “真的吗?我不信!” 

 哎呀,这画面太美,实在无法直视啊! 

 …… 

 王洛考虑了很多人,他们在辩论能力上或许可以与老蔡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 

 但在综艺效果、风格适配性和观众缘上,蔡康咏依然是难以超越的标杆。 

 正当左右为难之时,王洛无意间看到一则消息,顿时豁然开朗。 

 “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这就是天意啊! 

 还有比刘震云刘老师更适合的人选吗? 

 比知识面,比思想深度,比应变力,比语言表达能力,比幽默感,比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