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属国的命脉(第3页)

 “

哦?!”

 朱厚照驻足停在原地,转身问道:“刘阁老说说是何事。”

 “是,陛下。”

 “据奏折中呈递上来的消息,海外部分国家内发生了海啸,其疆域内的田地大多被淹没。”

 “同时,这些小国内的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同等国家,跟帝国更是没有任何可比性。”

 “故而,在粮食购买上,更多倾向于帝国。”

 闻言,朱厚照若有所思道:“刘阁老的意思呢?”

 刘健面露深思的拜道:“回禀陛下,小麦、大米等乃百姓生活的根本,虽说帝国已不愁粮食短缺的问题。”

 “不过,倒是没有必要完全出售这些,在微臣看来,土豆、玉米、红薯等皆可作为粮食售卖到他国。”

 “并且这些东西在产量上,也要远远超过其他农作物。”

 “以此对比下,用这些粮食来出口到其他国家,亦可让帝国成长为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大国。”

 “经济上,皇上已经不用担心,工业上的发展、贸易的推进,早已将属国命脉紧紧握在手中。”

 “但若将粮食命脉抓在手中,无异于随时扼住了这些国家的咽喉。”

 话音落毕,朱厚照的嘴角上渐渐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微微颔首道:“好!依爱卿所言。”

 “至于小米等本土农作物上的价格可适当提升一些。”

 “微臣遵旨。”

 朱厚照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先行下去安排这些事。

 自稻谷改良以后,帝国内的粮食从未出现过短缺的情况。

 甚至说,哪怕是出现了旱情等,单靠帝国国库内的粮食储备,都足以支撑一年以上。

 可想而知,每年内帝国百姓们的良田究竟能盛产出多少粮食。

 加上各地官府内同样存有粮食储备,为的就是防止旱情一旦出现后,无法及时供应。

 将百姓们的伤亡程度降低到最小,而这也成为了百姓们积极缴纳赋税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