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改科举制!

 朱厚照对于苏轼的印象一直还停留在文坛上面,毕竟东坡居士的名号要远远高于他在政坛上的成绩。

 在朱厚照的印象中,苏轼当年的主考官应该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最终一落千丈。

 这也是朱厚照留下苏轼的原因之一,而他留下司马光的原因则是因为他在大宋的时候主持了新的科举发,虽然在当时两人有冲突,但是并不妨碍朱厚照启用他们两人。

 朱厚照站起身,将桌子上的奏折移动一侧,然后走到两人的面前。

 坐在座位上的两人急忙的站起身。

 “坐下,坐下。不知苏轼对于教育这方面有什么想法?”朱厚照沉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