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用心

 第244章 243用心

 了解到了农场和农研所的真实情况后,朱文聪带着苏妍婍回家了。

 对此苏妍婍很好奇,朱文聪为什么没去指指点点、也没和那些人称兄道弟。

 感觉他个人偏心工业、对农业不是很看重,朱文聪却给了苏妍婍一个大白眼。

 “我都没种过地,我发言不是丢人现眼吗!那些老农种了一辈子的地,你能在他们面前指指点点?

 还有那些年轻的科研人员,他们掌握的知识远远胜过我、根本插不上话。

 只要他们朝着我指点的方向走,那我就全力支持他们、需要什么提供什么。

 工业与农业我是一碗水端平,两大市场我们都要做到技术垄断。”朱文聪解释着。

 “是呀!我发现移民过来的汉人也都脱离了农业生产,要不是你建立了农场、他们可能一辈子不会再去种地。

 他们也见到了种地是有多么的可笑,还不如去工厂、工地、码头干活,一个月顶上一年的收成。

 难怪。。你会推动土地置换股份,要是不给他们股份、估计他们也不会留在农场辛苦的开荒、种地。

 你那么聪明、能不能说道说道,种地的人为什么一直贫穷。”苏妍婍一直想不明白。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名词‘劳动剩余价值’,这本书你可以看一下、非常的经典!”朱文聪递送一本英文书。

 骆雪晴也是凑过来,看着书中的内容、顿时感到有些头大。

 苏妍婍揉着额头,自己对经济的那套理论一直是一知半解的。

 “简单来说,农民有多少亩地、就有多少收获,这一点并不会打折扣。

 古代是有着各项赋税,康熙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废掉丁税(人头税)、文官们就把丁税加在田税。

 田税一般是十抽一、十五抽一、二十抽一、三十抽一等等,前面是亡国的玩法、一般在二十抽一的水准。

 举个例子,100斤的粮食就被抽走5斤,是不是觉得清廷相当的良心?

 哈哈哈!清廷是沿用明廷的一条鞭法,你要以5斤粮食的市场价上缴税银。

 这个税银的水分就多了,根据地方官商的标准、十抽一都是良心、有甚者五抽一。”朱文聪说着清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