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683编年

 “清廷太在乎脸面!两次的贸易战争的导火索皆是翻译问题,自40年以来、清廷对外交涉中因为翻译问题带来了一系列的外交纠纷。 

 58年的《天津条约》写入了一项规定,英格兰文件以后只用英文书写,碍于清廷没有英文人才、暂时以汉文配送;如果清廷培养出英文人才,英格兰不再提供中文版。 

 第四点是最关键的,条约签订之后双方以后再因翻译的原因对文件内容产生理解上的分歧,一律以英文版本为准。 

 60年的《京师条约》,条约中再次重申交涉使用英文。此外新增一项条款,要求清廷在3年内选派学生去学习英文,待首批学生的学业完结,英格兰停止向清廷提供外交文件的中文版。”刘兴辉说的很是详细。 

 苏妍婍一副不理解的表情:“怎么翻译问题牵扯到外交问题?还和脸面有关?” 

 “为了脸面咸丰宁愿死在热河! 

 咸丰他为了保住最后的体面,他绝不接受西方使者觐见时以鞠躬礼代替跪拜礼,那是清廷最紧要的颜面、也是清廷‘天下共主’这一身份最关键的标志。”朱文聪讲解着。 

 “死要面子活受罪!”苏妍婍撇撇嘴,都输成那样子了、还想着自己的面子不能丢。 

 刘兴辉发现朱文聪看得挺透彻的,不愧是朱明后裔、一下子点到了问题关键。 

 清廷写给西方诸国的文书中全都是带有羞辱的字词,西方人又不是没有翻译人才、知道清廷是故意搞人难看。 

 战场上一败涂地、文章上节节胜利,清廷需要这种精神胜利法、证明着自己依旧强大无比。 

 西方诸国是不理解精神胜利法,只知道这些羞辱的字词是绝对不能出现在外交文书中。 

 “62年清廷在总理衙门内设立同文馆,恭亲王为了保障他族人的权益、颁布了一项规定:同文馆学生必须优先从八旗子弟中挑选。 

 京师同文馆于是成为了典型的旗人学堂,后面成立的广州同文馆也是如此。 

 同文馆最初只有英文馆,有八旗学生10名,英文教习年薪300两白银(次年1000两),汉文教习年薪不足100两。 

 次年同文馆增设法文馆、俄文馆,各招收八旗学生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