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955高山(第3页)

 湾湾原住民面对倭军的近代化的装备根本不是对手,但存亡之际、大丈夫当舍身报国,马革裹尸。 

 原住民凭险扼守石门、埋伏血战倭军,可惜在炮火的狂轰滥炸之下、5月22日倭军攻下石门、牡丹社头目阿碌父子战死。 

 6月1日,倭军分三路攻打牡丹社、女仍社和高士佛社,7月1日三社投降。 

 由于原住民的死战不休让倭军伤亡大增,故此在后续的行进中倭军展开非人类的报复、烧毁村庄、大肆屠城。 

 投降的族群越来越多,但有一个名为排湾族的族群拒绝投降、占据深谷依靠地形优势一直阻击倭军。 

 倭军因作战于险恶之地形,山路狭隘,重装备派不上用场、补给困难,导致死伤累累,被排湾族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随着感染热病死亡人数高达五百六十一人,损失了总兵力的六分之一。 

 为了天朝上国。。为了维护倭军的大胜,只能暂时放弃前线退守龟山、对外宣称屯兵开荒。 

 牡丹社事件爆发后,清廷派遣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闽地布政使潘蔚为帮办,并调淮军六千人赴湾作战;同时命令闽地陆路提督唐定奎、巡抚王凯泰率兵二万五千作为后援。 

 沈葆桢抵达弯弯后在琅峤会见西乡从道,两人各有各的理、所以最终由西方列强主持公道。 

 当时倭寇和沙俄在库页岛有矛盾,英美见倭军入侵失败、给你机会不中用那就别怪我落井下石。 

 英格兰派驻湾湾领事乘英格兰军舰到琅峤视察,驻倭国英使向日质询,并提抗议书。同时美利坚驻日公使禁止美利坚人美利坚船参加倭国入湾湾的事件。 

 倭廷害怕在湾湾的军队全军覆没、立刻光速滑轨起来,特派内务卿大久保利通赶赴京师合谈。 

 1874年8月5日大久保利通与清廷谈判七次,最初商定索赔军费三百万两白银了结此事。 

 昏庸无能的清廷将赔款降低到了五十万两白银,10月31日恭亲王奕欣与大久保利签署《清日京师专约》。 

 公开承认倭国出兵湾湾是“保民义举”,并赔款军费50万两,以换取倭军撤出湾湾。 

 79年倭国利用该条约正式吞并了琉球、改名为冲绳县,从此琉球不再是清廷的藩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