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地心游记




                从蛮荒的远古到崭新的现代,人们常常把天空、大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并列为同等的三者。



    这当然算不上什么错误.



    如果不只从物理角度来看的话。



    在人造飞行器第一次实现稳定飞行的几千年前,就有个体抢先了不知多少步,率先登上了天空。



    一位第三环的灵能者,已有资格尝试单兵突破大气层,短时间暴露、生存在太空环境。



    海洋同样要为他揭开神秘的面纱,那些终年永暗、数千米下的海渊底部,将不可避免地沾染上灵能者的足迹。诚然,哪怕是第三环的灵能者,尝试这种举动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



    可也只是“一定程度”罢了。



    ——除了大地。



    更严谨地说法,是地下。



    倘若说“地壳”,这三十三公里的深度,只需多付出些力气、一点点挖掘就行,那么再往下的部分,横跨了两千九百公里的“地幔”,便是足以令第三环灵能者都心生不起半分挑战欲,不可逾越的天堑。



    不仅仅是恐怖到天文数字的质量。



    比单纯的硬度与厚度,其更大的、真正的威胁,在于温度与压力。



    当海渊的深度到达一万米,产生的一百兆帕压力,等同于一千倍大气压,可以扭曲钢铁,把字面意义上的铁人都挤压粉碎。



    地壳底部的压力,十倍于此。



    一千兆帕.仅仅是地壳底部,三十三公里,而继续往下,一直到地幔底部,这距离地表两千九百公里的地带,压力的数字会再增强一百倍。



    在地壳底部的基础上,增强一百倍。



    与之伴随的,则是飙升到数千度的环境温度——正常情况下的炼钢炉高温,不会超过两千度。



    哪怕是以躯体强度著称,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进化和打磨的【超越】,也没法承受这样的极端环境——甚至大部分第四环的灵能者,不愿、也不能冒险深入地下。



    收束至一线的火焰,正飞速游过地幔的中段。



    宋识凝神屏息,注意力维持在了峰值。



    温度倒还好说数倍炼钢炉,高达几千度?这对别的灵能者算是危险,但作为走在“火焰”道路上的,一位第四环的【大源】,虽算不上冰冷彻骨,但也谈不上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