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哼哈大王

第一一一六章 三军(第2页)

 

“不过,不论张臣他们何时完成左翼军的扩编与新训,眼下我们对虏发动总攻,都算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而这也意味着,我们一旦完成了右翼军和中后军的改组与扩编,我们很快就将对虏腹地发起最后的进攻!”

 

杨振说完这些话,分作左右两列或坐或站着的大小将领们,一下子鸦雀无声了。

 

从三月底四月初北伐开始,至今已经过了两三个月了,已经取得的战绩,固然是喜人的,但是大家也知道,若按以往进兵的速度看,他们在鸭江口这个辽东一隅地区滞留的时间有点太久了。

 

接下来再不打,三个月就会进入冬天了,真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江河冻结,对他们可就大大不利了。

 

所以,对虏总攻的战事,应当在入冬之前就解决,这才是最有利的。

 

而这也就意味着,大军在七月初,最晚七月底之前,必须完成改组、扩建与新的整训。

 

当然,若要单纯求快,那最便捷的是不搞什么改组扩编,而是直接用征东军三大团营原班人马出征。

 

可问题是,伴随一系列的胜利到来的是地盘的不断扩大,而扩大后的地盘要想真正守住,就必须派兵驻扎。

 

这个时候你派谁的人马前去驻扎呢?

 

不管派那一路兵马前去驻守,都面临两个问题。

 

其一,就是摊薄了这一路人马的兵力,容易成为大军北伐最薄弱的一环。

 

其二,就是壮大了这一路人马的实力,眼下参与进北伐队伍的几路都壮大了。

 

比如金海东路祖克勇所部人马,在巩固了秀岩城的基础上,又拿到了凤凰城直到通远铺、草河堡之间的地区。

 

再比如金海北路,若不是杨振强制性地把金海北路和金海中路一起往北迁移,那么金海北路就膨胀太多了。

还有安东前锋总兵府的地盘,正常来讲,如今已经北上到了宽奠、新奠一带,扩张了二百多里。

 

同时还有登莱东路,在黄海道沿海地方快速扩张,实力壮大得也很厉害。

 

虽然这几路人马的壮大,都是杨振麾下实力发展的表现,但是杨振却不能眼睁睁的坐视自己嫡系的核心主力得不到扩张。

 

总不能打硬仗的时候,让征东军三大团营的人马出死力,到了分地盘的时候,反而没有了他们的份儿。

 

这是肯定不行的。

 

即使是征东军三大团营的将领士卒们看不上边鄙之地,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杨振也不能同意。

 

因为在天下太平之前,征东军若是没有自己的辖地,那就意味着无法安置足够的人口,而没有足够的人口,当然也就没有充足的兵员和钱粮之源。

 

杨振当然能够强制性地从其他各路屯所之中为征东军三大团营征召兵员,但这么做,怎么也比不上授予征东军可以直接控制的兵源。

 

把平壌及其周边肥沃的平原地区,以及大同江两岸的肥沃河谷地区,安排给张臣,并在那里设置一个征东军左翼总兵府,除了威慑汉阳城的小朝廷之外,其目的之一就是将那里作为征东军各大团营新的兵员和粮饷来源之地。

 

征东军各营将士,或许不乐意在新义堡、新昌堡附近的多山地区圈地安家,毕竟这里是辽东前线,但是面对平壌所在的大后方肥沃平原地区,以及大同江两岸的肥沃河谷地带,他们或许就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