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命记哼哈大王

第一一五四章 报房(第3页)

 俗话虽然说的好,宰相门前七品官,可他这个兵部尚书府第的老门房,却并没有太多人把他当回事儿。 

 他听别人说,以前的兵部尚书府第来拜谒的文官武将日日不绝,尤其是武将出手相当阔绰,干个门房里面领头的,做一年下来比当一个没有油水的七品官强多了。 

 可是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轮到他家老爷当上了兵部尚书,也轮到他当上了这个尚书府第的门房头子,竟然没有了那样的好日子。 

 不仅前来拜谒的文官武将屈指可数,而且一个个又穷又横,就是有孝敬叶落不到他一个门房的手里头。 

 还真是多亏了一些小的民间抄报房,为了早几天把朝廷的消息刊登出去卖个好价钱,他们总算是求到了尚书府的门房上。 

 于是这个老门房就与伺候在后院书房的府中书办合作,时不时的抄录一些朝廷政令文书赚一些零花钱。 

 因为,这样做,并不违反大明律。 

 而且只要是司礼监“批过红”后,发往内阁、六部以及其他各衙门的文书,都是可以公开传抄的。 

 大明朝的各大衙门里面,有的是人在做这样的“生意”,都在抢着在第一时间把消息卖出去换钱。 

 事实上有很多寄居京师的落魄文人,都在靠这个吃饭。 

 因为许多民间抄报房,主打的就是速度,他们没有时间搞什么活字印刷,更加犯不上去搞什么雕版印刷。 

 所以雇佣了大量落魄文人当写手,专门抄录出售朝廷的官员任免、政令、捷报等官方文书,几乎相当于几百年后的时政新闻之类的报刊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类民间抄报房的存在,这个陈尚书府的老门房才在门房头子这个岗位上干得津津有味。 

 他相当于一个尚书府时政新闻的中间商,他先从陈新甲身边的书办、文吏手里花钱买来由他们抽空抄录的朝廷即将发布的各种文书,然后再加价卖给那些在尚书府门外求购的抄报房买手们。 

 有的时候,求购的抄报房买手们多,他还会让他们竞价,价高者得。 

 当然了,这样的场面并不多见。 

 而他以往以竞价的办法卖出去的最贵的一份抄录文书,也才二两银子而已。 

 但是最近,他听说有个新开的洪兴抄报房的买手,愿意出五两到十两的高价求购来自关外的消息。 

 这让他很是留心在自家老爷身边的文书。 

 今天一大早,刚过了寅时,他就挑着灯笼给轿夫开道,护送尚书老爷去上朝了,直到巳初,才陪着散朝的老爷回到府上。 

 尚书老爷累够呛,自去后院休息了。 

 而他也顺利拿到了一直合作的那个书办抄录的文书。 

 方才交接的时候,他翻看了一眼,里面还真有与关外有关的文书。 

 虽然他识字不多,可还是认得清国二字的。 

 作为兵部尚书身边的老仆,什么东虏、清虏、清国这样的名字,都快把他的耳朵磨出茧子了。 

 他暗下决心,一会儿一定要卖个高价,决不能枉费了自己这一天天起个大早的辛苦。 

 来到府门外,果然有几家抄报房的买手在寒风里蹲着等候。 

 “洪兴记的人来没来?” 

 这个老仆到了大门口,往台阶上一站,从腋下取了文书,就开始喊了。 

 一个蹲在台阶下,守门石狮子旁边避风的汉子,立刻笑着站了起来。 

 “在,在,在,陈爷知道俺们洪兴记,还请陈爷多多关照俺们!” 

 “别他娘的蹬鼻子上脸,爷做的是买卖,今日不是你独家,价高者得,爷有关外消息,你们洪兴记可先出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