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九章 循环(第2页)
但是现在,形势变化了,接下来进军辽沈地区的作战,离海越来越远,虽然有辽河支流可以凭借,比如浑河、太子河,都可以通航,但继续往北追击呢?n
虽然杨振已经布局郭小武的元山营,在元山港方向建立造船厂,将来可以让他率队沿着海岸一路向北投送力量,但是对于杨振的北伐大战略来说,那个方向也只能是一支偏师而已。n
做个策应或者后援来说,足够了,但是要真正打垮和灭掉清虏的有生力量,还是要有一支强大的陆地上的力量。n
这个力量,现在杨振基本已经有了,唯一欠缺的就是这支力量的机动性了。n
如果一直无法脱离海上或者江河水路的运输和补给路线,那么这支力量将会是庞大而笨重的。n
面对满蒙八旗在陆地上强大的机动性,杨振的征东军或者其他地方团营兵马,实在称不上真正的强大。n
杨振以前也想过法子,除了大力打造水师之外,他也曾安排人在瀛洲岛上重建那里的马场,如今两三年过去了,强征的话,也能有几千匹马堪用。n
但是这个数量,对照杨振今后所需的数目来说,是远远不够的。n
事实上,几个月前,在杨振离开平壌城的时候,他已经在口头上答应了张臣,允许平壌的征东军左翼总兵府,征调瀛洲岛上储备的战马使用。n
毕竟,镇守平壌方向的征东军左翼军,也要扩军。n
而作为辽东边镇夜不收出身的张臣,一直钟情于将征东军犀利的火枪手、掷弹兵与机动性强大的骑兵结合起来,建立一支强大火力与强大机动性兼具的军队。n
杨振很支持他的这个建军思路,所以非常放心的把编练征东军左军的任务交给了他。n
并且除了同意他征调瀛洲岛的战马之外,也同意他通过沈氏在朝鲜采购马匹。n
不过,朝鲜的情况很糟糕。n
在上一次黄台吉率领大军大举南下劫掠之后,朝鲜民间的马匹资源几乎已经枯竭。n
别说优质的战马了,就连普通的驮马、辕马都不剩多少了。n
如今仅有的一些战马资源,基本都集中在沈氏先前所掌握的带往汉阳城的军队手里。n
如此一来,征东军左军扩军所能依赖的,也就只有瀛洲岛的马场了。n
同样有鉴于此,杨振这边要为为了进军辽沈以及后续的大军北上做准备,也就只能想方设法从辽西获取马匹资源了。n
好在辽西兵马从喀喇沁部落缴获了大量马匹,同时他们又需要金海镇的火器供应,这笔交易对双方都划算。n
而且,他们从边外部落缴获的大量马匹一旦有了出路,比如说能从杨振手里换取大量犀利的火器弹药,将来他们也会继续努力从边外部落抢夺马匹资源。n
这也算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了。n
光是为了这一点,杨振眼下就不太愿意主动打破由于“议和”而与辽南清虏驻军达成的“暧昧”关系。n
当然,除此之外,杨振也有其他的考虑。n
“上次清虏那边来人谈互市的事情,说他们愿出两百万两银子,从我们这里求购二十万石米麦粟谷,甚至其他粗粮。”n
袁进没有参加上次与清虏使者的会见,所以并不知道此事,但在场诸人当中杨珅、吕品奇等人是知道的。n
当下杨振一说此事,这些知情人纷纷点头不语。n
而不知道此事的人中,祖克勇、许天宠等人,则是明显一愣。n
不过没等他们几个开口,袁进已经再次出声了。n
“难道都督是打算与他们互市?可是朝廷已经叫停了互市啊!”n
袁进话音刚落,许天宠也出声说道:n
“请都督三思。虽然我们今秋丰收,眼下手有余粮,但是新来移民过冬所需,可不是小数目。而且移民仍在到来,明春青黄不接之际,又是一道难关。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