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5章(第3页)
火力发电站依煤而建,巨大的烟囱高耸入云,滚滚浓烟裹挟着热能,转化为强大的电能,不仅满足了本市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还向外输出,为周边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煤化工企业也不甘落后,将煤炭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化肥、塑料、焦炭等各类化工产品,这些产品沿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远销省内外,为泗昌市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严苛,泗昌市的煤炭经济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破坏问题愈发凸显,地表塌陷、植被损毁、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煤炭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使得泗昌市的空气质量时常亮起红灯,居民的健康也受到威胁。
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传统煤炭产业的市场份额逐渐被新能源挤压,泗昌市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转型迫在眉睫。
市政府察觉到了危机,开始积极谋划转型之路。
一方面,加大对煤炭开采的监管力度,投入资金用于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治理塌陷区,努力让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重焕生机。
另一方面,大力扶持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进行探索。
然而具体负责分管这项工作的副市长梁国成,却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