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寻找人才(第2页)
办公室内部装修简约而不失高雅,宽敞明亮的空间里,摆放着一套深色实木办公桌椅,显得沉稳大气。墙上挂着一幅幅世界农业地图和基因图谱,彰显着主人的专业与抱负。办公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文件和科研资料,一旁的电脑屏幕上,闪烁着与转基因育种技术相关的数据和图表。
“叩叩叩”,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张启转身,只见助理小李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份文件。
“张董,这是您要的关于首批科研项目预算的报告。”小李恭敬地说道。
张启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微微皱了皱眉头:“预算方面还是得再仔细斟酌一下,有些地方可以再优化,咱们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好的,张董,我这就去和财务部门再沟通一下。”小李点头应道。
“对了,联系那些博士后的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了?”张启问道。
“已经和其中几位取得了初步联系,他们对咱们公司的项目很感兴趣,不过还有些细节需要进一步沟通。”小李回答道。
“嗯,一定要拿出最大的诚意,让他们看到咱们神农科技集团的潜力和决心。”张启眼神坚定地说道,“这第一批科研人才对我们至关重要,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成果。”
“明白,张总。我会跟进好这件事的。”小李说完,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张启再次望向窗外,心中暗自思忖:神农科技集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要走得坚实有力。他深知,在转基因育种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难题,还要应对外界的质疑和竞争。但他毫不畏惧,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让神农科技集团成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领军力量,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此时,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张启的办公桌上。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电话那头传来饶毅教授温和的声音:“喂,张启?”
“饶教授,我是张启啊!”张启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些许。
“你小子!哎呀,好几天没联系了,最近怎么样?”饶毅教授的声音里透着亲切,听筒中传来的熟悉嗓音,让张启仿佛看到了教授和蔼的面容。
张启笑着说:“饶教授,我跟您说个事儿,我现在有自己的公司了,叫神农科技集团。”
“哦?自己开公司了?这可是好事啊!做哪方面的呢?”饶毅教授的好奇心瞬间被勾起,语气中满是关切。
张启认真地解释道:“主要做转基因育种技术相关的业务,就是想把咱们前沿的农业科技真正落地,造福更多人。您也清楚,粮食安全是国家大事,转基因育种技术在这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我就想着一定要把它发展起来。”
饶毅教授赞许道:“这想法不错啊,不过做这行可不容易,资金、技术、人才,每一样都是挑战。尤其是人才,这可是重中之重,有了优秀的人才,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才能顺利推进。”
张启接着说:“是啊,所以我第一个就想到您了。而且跟您说,咱们这公司能成立,多亏了炎龙集团的全力支持。”
“炎龙集团?!”饶毅教授明显吃了一惊,声音陡然提高,“就是那个在商业领域影响力巨大的炎龙集团?他们竟然支持你搞转基因育种,这可真没想到。这可是个大助力!”
张启笑着回应:“是啊,他们认可咱们的技术和理念,愿意一起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出份力。我知道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所以想请您帮我推荐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最好是对转基因育种有研究、有热情的。”
饶毅教授思索片刻,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我这儿还真有一批合适的人选。他们都是生物育种专业的博士和博士后,能力相当出众。这些年轻人啊,满腔热血,一心想在科研上做出成绩。现在他们正在找工作,要是在国内没办法施展抱负,很可能就去国外了。咱们培养一个优秀的科研人才多不容易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要是都流失到国外,那多可惜!”
说到这儿,饶毅教授的声音激昂起来:“与其给外国人打工,为他们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真不如留在国内,报效我们自己的国家,发展咱们国产的生物育种技术。咱们国家在农业科技领域有巨大的需求,他们的才华在这里完全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张启不住地点头,激动地说:“饶教授,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这么想的。咱们自己的人才,一定要留在国内,为咱们自己的事业拼搏。这些博士后,要是能加入神农科技集团,那简直是如虎添翼。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肯定能推动转基因育种技术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