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潇:为中国科普点亮一盏灯

我在第283章里面,专门提到了吴潇女士,她是我的朋友,也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一位科学家。

 

在生物育种领域,吴潇以其卓越的科研成就与不懈的科普精神,成为了一位令人瞩目的人物。她的每一次努力,都在为大众揭开转基因技术的神秘面纱,推动着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吴潇1978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成长于长江之畔的她,自幼便对生物充满浓厚兴趣。她的中学时代在湖北省黄冈中学度过,这一时期,她在生物兴趣小组的经历,成为她日后投身生物研究领域的重要契机。1996年,吴潇进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学习,此后,凭借对科研的热爱与追求,她不断深造,在动物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又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吴潇出站并加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所,开启了科研与科普的双重征程,2018年,她前往美国进修,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

 

在科研工作中,吴潇主要聚焦于农产品安全领域。她在dnA溯源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起基于snp标记的dnA溯源技术,为农产品的基因赋予了独特的“身份证”,实现了对农产品来源和遗传背景的精准追踪。在检测技术方面,她也成绩斐然,建立了转基因成分微滴数字pcr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多种转基因植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例如,她开发的双通道ddpcr技术用于转基因青蒿纯系植株的筛选,以及LAp现场可视化速测技术用于肉产品真伪鉴定,这些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凭借这些突出贡献,吴潇在2017年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自2014年起,吴潇便积极投身科普志愿服务,专注于推广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育种知识。为了使科普更具针对性,她带领团队发放5000余份调查问卷,梳理出大众最关注的30个转基因问题,并据此设计生物安全评价系列科普图片,帮助大众了解生物育种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流程。在科普方式上,吴潇不断创新,将科学与人文艺术、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她制作的全国首个科普vr《除草剂玉米培育》,让体验者能够沉浸式感受耐除草剂玉米的基因实验操作与培育过程,极大地增强了科普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她创作的生物育种科普情景剧《辨出转基因》,结合转基因大豆检测视频进行科普,成功打破了“从外观能辨别转基因大豆”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