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亚洲生物学大会(第3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仅如此,转基因鲤鱼对饲料的利用率也更高。”朱作言院士指着图表上的数据继续说道,“在饲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一特性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从肉质角度来说,经过严格检测,转基因鲤鱼的肉质与普通鲤鱼并无差异,同样鲜美且营养丰富,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台下的学者们听得全神贯注,不少人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还有人拿出手机拍下屏幕上的数据。朱作言院士的研究成果,不仅让大家看到了转基因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解决全球粮食与蛋白质供应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很快,上午的会议就结束了,散场休息。
饶毅教授带着张启,径直朝着施一公走去。施一公也看到了他们,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三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寒暄起来。
“一公,这次大会办得真是太成功了,汇聚了这么多优秀的生物学家,大家思想碰撞,收获满满啊。”饶毅教授笑着说道。
施一公点头回应:“是啊,看到这么多新的研究成果,我对生物学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张启这小子,最近研究进展怎么样?上次见面还跟我念叨他的新课题呢。”说着,他看向张启,眼里满是欣赏。
张启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施教授,多亏您之前的指导,现在项目推进得还挺顺利。”
饶毅教授想起了什么,对施一公说:“一公,咱们去见见朱作言院士吧,我还想再跟他讨教一下转基因鲤鱼的研究呢。”施一公欣然应允。
他们来到朱作言院士面前,饶毅教授和朱作言院士热情地握手,表达着对他上午精彩演讲的钦佩。“朱院士,您关于转基因鲤鱼的研究太有开创性了,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啊。”饶毅教授真诚地说道。
朱作言院士谦逊地笑了笑:“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正说着,饶毅教授眼角余光瞥见几个熟悉的身影,仔细一看,不仅有陈君石院士,还有戴景瑞院士。他兴奋地招呼大家聚到一起。众人围拢过来,现场气氛瞬间升温。
戴景瑞院士笑着和大家打招呼,他在玉米遗传育种领域成就非凡 ,一开口就分享起自己对转基因作物在农业应用前景的看法:“现在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越来越关键,能有效提升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不过推广过程中还是面临不少误解和阻碍。”
陈君石院士也加入讨论,从食品安全角度发表见解:“其实只要做好严格的安全评估,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关键是要让公众消除顾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学术心得,分享着各自的研究进展,欢声笑语回荡在会场的一角,全然不顾时间的流逝,沉浸在这场学术交流的盛宴中,仿佛忘记了一切疲惫。
众人正热烈地讨论着,这时,又有几位生物学界的知名学者加入了他们的讨论。
饶毅教授眼尖,率先看到了迎面走来的蒲慕明,脸上立刻绽放出欣喜的笑容,抬手招呼道:“慕明,可算把你盼来了!快过来一起聊聊。”蒲慕明在神经科学领域建树颇丰,他的研究成果对揭示大脑奥秘意义重大。
蒲慕明快步走来,笑着回应:“我在会场那边就听见你们这热闹得很,过来凑凑热闹。”刚站定,他便自然地加入话题,“刚才听你们聊了不少生物技术应用,我觉得在神经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像光遗传学,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神经元功能的重要工具,这对理解大脑的神经环路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有极大帮助。”
话音刚落,旁边有人接话:“光遗传学确实是个了不起的突破,不过在细胞生物学层面,我们对细胞命运调控的研究也有新进展。”说话的是李劲松,他在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领域成绩斐然,开创性的工作为生殖医学发展带来曙光。
李劲松推了推眼镜,接着说道:“我们团队在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关键的调控因子,或许能为器官再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站在一旁的颜宁也来了兴致,说道:“从结构生物学角度看,理解这些调控因子的作用机制,关键还得解析它们的三维结构。我们在膜蛋白结构研究上的方法,或许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借鉴。”
施一公笑着点头:“看来各个领域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大家的研究相互启发,生物学的未来真是充满无限可能。”众人纷纷应和,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现场气氛愈发高涨,每个人都沉浸在这场学术的狂欢里,忘却了时间的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