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杨振宁的5块钱盒饭(第2页)
陈骏校长谦逊地摆了摆手:“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能为各位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我们南京大学的荣幸。”
张启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前辈们的交谈,心中满是敬仰。施一公看向张启,向陈骏校长介绍道:“陈校长,这是张启教授,燕京大学的青年才俊,在生物学研究上很有天赋,未来可期啊。”
张启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连忙说道:“陈校长,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希望以后能多多向您请教。”
陈骏校长见张启如此年轻,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心中暗自思忖,如此年少便能参与这般高规格学术会议。又想到他能得到施一公的认可与大力推荐,不禁在心里默默感叹,这个年轻人必然非同凡响,假以时日,说不定能在生物学领域掀起一番惊涛骇浪。
陈骏校长鼓励地看着他:“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在学术的道路上,就是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就这样,在食堂嘈杂的环境中,他们一边吃着简单的盒饭,一边交流着学术心得、学校发展以及对生物学未来的展望,欢声笑语回荡在这小小的餐桌周围 。
几人围坐在一起,边吃着盒饭,边热烈地交流着。这时,陈骏校长突然放下筷子,笑着说道:“你们别看这5块钱的盒饭,背后还有个故事呢。”
这话一出,瞬间激起了大家的好奇,施一公、饶毅和张启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目光投向陈骏校长,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陈骏校长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那是六年前,我去北京参加一次学术会议,当时参会的最大牌学术大咖当属杨振宁教授。那时杨振宁教授作为外宾身份参会,接待规格本就与国内学者不同。就拿这会议用餐来说,当时国内的学者们参加学术会议都是吃5块钱一份的盒饭,而会务组给杨振宁教授安排的是30块钱的盒饭。”
“可你们知道吗?”陈骏校长微微顿了顿,眼中满是敬佩,“杨振宁教授得知后,果断拒绝了那30块钱的盒饭,他说‘我不能搞特殊,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也要吃5块钱的盒饭’。就这样,杨振宁教授主动和大家一起吃起了5块钱的盒饭。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对杨教授的这一举动钦佩不已,他不仅在学术上是我们的楷模,在为人处世方面,更是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听完这个故事,施一公感慨道:“杨教授的境界和风范,实在令人敬仰。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饶毅也点头赞同:“是啊,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这种品质,正是我们现在年轻学者需要传承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