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大会落幕(第3页)

 “再回到基因编辑技术,我们也需要关注到国际上的一些情况。在西方国家,基因编辑技术受到了极为严格的管控。这种管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科研工作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面临着重重阻碍。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难以发表,因为要经过层层审查,其中一些审查环节的标准模糊且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存在一些由保守派组成的所谓‘科学伦理委员会’。科研工作者的项目往往需要得到他们的批准才能推进。

 这些委员会在进行评估时,有时会过度保守,更多地考虑宗教和传统观念,而忽视了科学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技术本身的科学性。这无疑极大地阻碍了科研的正常发展,使得许多能够造福人类的研究项目被迫搁置,延缓了医学进步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进程。我们应该在尊重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建立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审查机制,平衡好技术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关系。”

 “除了疾病治疗,基因技术在农业生物学和生物制药领域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农业方面,通过基因编辑培育出的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品种,为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生物制药领域,基因技术助力开发出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的药物,极大地推动了医药行业的发展。此外,干细胞技术的兴起,也为再生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其在治疗白血病、免疫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类器官技术基于干细胞发展而来,更为药物研发和疾病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模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一项新技术的发展都伴随着挑战。我们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要积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确保技术的应用符合人类的长远利益和价值观。”

 施一公教授发言完毕,会场内掌声雷动。工作人员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会场,参会者们纷纷起身,交流着会议的感悟与收获。

 张启在人群中找到饶毅教授,难掩兴奋地说道:“饶教授,这次大会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施教授刚刚关于基因技术的发言,更是让我深受启发。”

 饶毅教授微笑着点头:“是啊,生物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都得不断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我在想,基因技术在松雾生态研究里是不是也能找到结合点,比如利用基因编辑增强松树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张启眼中闪烁着光芒。

 饶毅教授赞许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思路很新颖,值得深入研究。回去后好好规划一下,说不定能开辟出松雾生态研究的新方向。”

 两人又交流了几句研究的初步设想后,张启兴致勃勃地说:“饶教授,现在会议已经结束了,咱们也放松放松。明天咱们坐火车到附近的城市去逛一逛,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

 饶毅教授眼睛一亮,欣然点头:“太好了,一直忙于学术,确实也该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