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农业英雄赵亚夫(第2页)
张启满脸敬佩,主动伸出手,与赵亚夫紧紧相握,说道:“赵老,久仰您的大名,您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的贡献,实在令人钦佩。”
赵亚夫微笑着拍了拍张启的手,温和地说:“年轻人,你搞生物研究,和农业也息息相关。农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希望你能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张启用力地点点头,激动地回应:“赵老,我一定努力!我特别想请教您,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时,遇到农民不理解、不接受,您是怎么克服的呢?”
赵亚夫目光深邃,陷入回忆,缓缓说道:“一开始大家不理解很正常,毕竟是新东西,心里没底。我就自己先带头示范,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再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技术要点,多交流多沟通,时间长了,大家就信任我、愿意跟着干了。”
赵亚夫又询问起张启和饶毅教授的行程,听说他们此次是去镇江,顿时眼睛一亮,高兴地说道:“那可太巧了!我这次是来南京走访朋友的,现在正要回镇江去,咱们正好搭个伴嘛!”
饶毅笑着点头:“求之不得,一路上还能跟你多聊聊。”
张启也兴奋不已,能和两位前辈一同前往镇江,这可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候车大厅等待时,赵亚夫兴致勃勃地给他们介绍镇江的新变化:“这几年镇江发展可快了,农业方面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咱们去的路上,我给你们讲讲戴庄那边新的有机种植模式。”
饶毅饶有兴趣地回应:“正想听听呢,老赵,你在农业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对我们搞科研的也很有启发。”
张启则仔细聆听二人的对话。
很快,广播提示他们的车次开始检票。三人随着人流走向检票口,登上了前往镇江的列车。恰好空座挺多,于是三人就坐在了一起。
一会,站台上响起了清脆的铃声,高铁缓缓启动,平稳地朝着镇江方向驶去。三人坐在高铁车厢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愉快地聊着天。
赵亚夫得知饶毅他们刚刚参加了亚洲生物学大会,不禁好奇地问道:“饶教授,这次参会收获如何啊?”
饶毅教授兴致勃勃地说:“收获颇丰啊!闭幕的时候,施一公教授提到了基因编辑技术,这可是个很有前途的科学技术。它和转基因技术不同,是很有潜力的。基因编辑技术主要是去掉一个基因,而不增加新的基因,所以相对来说,很多人更容易接受一些。”
张启在一旁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认同。
赵亚夫微微皱眉,接着问道:“听起来确实不错,那现在应用情况怎么样呢?”
饶毅叹了口气,有些遗憾地说:“可惜的是,现在这个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得还是很少。在国外还受到一些极端人士的抵制。”
“为什么要抵制呢?”赵亚夫满脸疑惑。
饶毅解释道:“国外的一些民粹组织还有宗教组织,他们认为大自然是上帝造的,人类没有资格去改动,所以当然要阻止。国外还有一些所谓的科学伦理委员会,其实很多都被这些宗教人士把控着。科学家要立项,都得经过他们审批,所以基因编辑技术想要推广,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