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先天灵宝蒜山(第2页)

 饶毅微微点头:“原来如此,这诗写得真是意境深远啊。”

 张启也附和道:“是啊,读着这首诗,仿佛能看到当年张祜站在这里,望着江景发愁的样子。”

 赵亚夫笑了笑说:“没错,这首诗以愁贯穿全篇,把江、月、灯火等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将他的羁旅之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个人在雕像前伫立良久,感受着千年前诗人的情怀,沉浸在这西津渡的历史氛围中。

 三人一路边走边逛,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小山丘面前。赵亚夫停下脚步,抬手示意,介绍道:“你们看,这山别看不大,却很有来头,它叫做蒜山,就是蒜头的蒜。”

 赵亚夫清了清嗓子,兴致勃勃地接着讲:“传说当年东晋末年,农民起义军攻打京口,刘裕率部迎战。当时刘裕兵力不足,便心生一计,命士兵用蒜捣汁,将旗帜浸湿,然后在蒜山上遍插旗帜。起义军远远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皆是军旗,以为刘裕兵力雄厚,吓得不敢贸然进攻。后来,人们便把这座山叫做蒜山。

 其实,关于蒜山,还有一个更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当年秦始皇东巡,妄图寻找长生不老药。他的种种暴政引起了上天的不满,也让民间怨声载道。有神仙为了惩戒他,施展仙法,将这座山抬起,欲砸向秦始皇。但最终因种种缘由,这山没有砸成,就留在了此处,历经岁月变迁,成为了如今的蒜山。”

 说着,赵亚夫指了指山上:“蒜山上面还有小亭子,从那亭子俯瞰,能将周边景色尽收眼底,风光独好。走,咱们上去瞧瞧。”

 沿着蜿蜒的台阶拾级而上,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一路上,张启好奇地打量着四周的草木,时不时向赵亚夫询问一些关于蒜山的细节。饶毅则静静地听着,眼中满是对这座历史小山的探寻之意。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小亭子。站在亭中,放眼望去,远处的长江波光粼粼,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近处的古街古巷纵横交错,青瓦白墙错落有致。

 饶毅不禁感叹:“这蒜山虽小,也就十几米高,却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还能欣赏到这般美景,真是不虚此行。”

 张启也兴奋地说:“是啊,赵老,要不是您带我们来,我们哪能了解到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风景。”

 赵亚夫笑着摆摆手:“这镇江的每一处地方,都藏着说不完的故事,接下来还有更精彩的呢。”三人在亭中稍作休息,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与惬意,随后又下了山。

 三人刚离开蒜山没多久,张启突然脸色古怪。原来,他的神识中传来神兽霸下瓮声瓮气的声音:“小子,你可知你遇见了一段天大的机缘?”

 张启赶忙用神识传音与霸下交流:“霸下前辈,是什么机缘啊?”

 霸下解释道:“你们刚刚游览的那座蒜山,乃是先天灵宝所化。”

 张启闻言一愣,疑惑道:“前辈,什么是先天灵宝?”

 霸下耐心地说:“先天灵宝,乃是天地初开时,借助混沌灵气孕育而生的宝物,拥有着惊天动地的威力和神奇的功效,非一般法宝可比。”

 张启震惊得说不出话,还没等他缓过神,霸下接着说道:“以你现在的能力,还不足以将它收起来,我便帮你一把。”

 刹那间,张启感觉到一股神秘的力量从伏羲宫处涌出,迅速笼罩在蒜山上。就在这一刹那间,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因为眼前出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惊人一幕!只见那座原本看似普通无奇的蒜山,突然间开始闪烁出一道道奇异而绚烂的光芒。这些光芒色彩斑斓、交相辉映,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一般夺目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