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访问江苏大学(第3页)
众人正聊得热火朝天,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神色和蔼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林世轩教授眼尖,立刻笑着迎上去:“哎呀,王副校长,您也来了!”
王副校长笑着摆摆手,目光落在饶毅教授身上,眼中满是热忱,快步走上前说道:“饶毅教授,久仰大名!听闻您来我们江苏大学,我赶忙从家里赶过来了。”说着,他伸出手,与饶毅教授亲切地握在一起,双手紧紧相握,轻轻晃了晃。
“饶教授,您可是学术界的大拿,往后可得多来我们江苏大学指导指导工作,给我们的师生传授些宝贵经验,让我们能有更多学习进步的机会。”王副校长真诚地说道,眼神中满是期待。
饶毅教授脸上挂着谦逊的笑容,连忙回应:“王副校长太客气了,江苏大学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刚刚林教授带我参观了实验室,这里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让我深感钦佩。交流都是相互的,我也期待能和贵校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共同为学术发展出份力。”
王副校长听后,满意地点点头:“那就说定了,饶教授。以后不管是学术讲座,还是科研合作,您可得多多支持我们。”
饶毅教授爽快地应下:“一定一定!”
随后,王副校长又和张启、赵亚夫一一握手,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实验室里的氛围愈发热烈,大家围绕着学术交流、学校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王副校长面带微笑,看向林世轩说道:“林主任,你再给我们远方来的朋友详细介绍介绍咱们学校的科研成果吧,特别是关于转基因技术方面的,让大家更深入了解咱们学校的科研实力。”
林世轩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神色认真起来:“好的,王副校长。其实,我们学校在转基因技术研究领域成果颇丰。多年来,我们承担并参与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支持。”
他一边说着,一边带着众人走到一处实验区域,拿起一份实验报告展示给大家:
“就拿昆虫转基因研究来说,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有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研究——创建可消化纤维素的转基因家蚕。大家都知道,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但大多数生物难以直接利用它。而我们的研究,就是利用piggybac转基因载体系统,这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移工具,把外源性纤维素酶基因导入家蚕的基因组当中。”
林世轩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科研成果的自豪: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实验操作,包括对家蚕进行显微注射,将携带纤维素酶基因的载体导入家蚕胚胎,然后经过多代的筛选和培育,最终产生了可表达外源纤维素酶并且能够稳定传代的家蚕新品种。为了验证这个成果,我们还进行了严谨的鉴定工作,通过pcr检测、southern杂交等技术手段,证明了转基因家蚕的基因组中确实整合了目的基因,而且经过酶活性分析,发现这些家蚕体内表达的纤维素酶具有良好的活性,能够有效地降解纤维素。”
饶毅教授听得十分专注,不时提出一些专业问题,与林世轩深入探讨。张启和赵亚夫也被这前沿的科研成果深深吸引,对江苏大学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赞叹不已。
王副校长在一旁补充道:“这些成果不仅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未来如果能实现产业化应用,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和生物产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启和饶毅教授等人在江苏大学度过了充实又愉快的时光。他们接下来,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深入了解了学校的科研成果、教学理念,还与众多教师进行了精彩的学术交流,每一处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转眼间,分别的时刻悄然来临。王副校长和林世轩教授一路陪同,将他们送至停车处。王副校长紧紧握住饶毅教授的手,真诚地说道:“饶教授,这次您能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启发,真心希望您以后常来,江苏大学的大门永远为您敞开。”
饶毅教授微笑着点头回应:“这次参观让我收获颇丰,贵校的科研实力和师生们的钻研精神令人敬佩,期待未来我们能有更多合作。”
一旁的林世轩也拉着张启的手,眼中满是不舍:“张教授,和您交流特别愉快,以后一定要保持联系,多分享学术见解。”
张启用力地点点头:“一定一定,林教授,期待下次再见。”
随后,张启和饶毅教授、赵亚夫一同上了车。车子缓缓启动,王副校长和林世轩站在原地,不断挥手告别。他们的身影在车窗外渐渐变小,可江苏大学的热情与活力,以及这次难忘的参观经历,深深烙印在了张启和饶毅教授等人的心中。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