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转化司马南的人(第2页)
张启满脸好奇,微微前倾身体,目光紧紧盯着张洪林,问道:“张洪林老师,我听说当年司马南也是个气功大师,后来是受到您的影响,才走回正途,是这样吗?”
张洪林轻轻点了点头,靠向椅背,陷入了回忆之中。“没错,当年的司马南,可是京城圈子里颇有名气的气功大师。他对自己所宣扬的那套神功深信不疑,到处展示,凭借着能说会道的本事和一些看似神奇的表演,收获了一大批追随者。那时候,他走到哪儿都被人追捧,自己也愈发坚信那套伪气功理论。”
“当时,我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在报刊上面,批判那些所谓的伪气功大师,揭露他们的骗术和荒谬理论,从所谓的‘隔空取物’到‘发功治病’,将其中的虚假本质一一剖析。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激怒了不少靠伪气功谋取利益的人。他们不甘心利益受损,便教唆司马南来找我找回场子,想让我闭嘴,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给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一点颜色瞧瞧。”张洪林神情平静,仿佛在讲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很快,司马南就气势汹汹地来到我的单位发起挑战。他年轻气盛,言辞激烈,一见面就对我的研究成果嗤之以鼻,坚信自己的气功是真实且强大的,甚至放言要当场让我见识见识‘真正的气功’。而我,自然是坦然应战。我知道,这是一个让更多人认清伪气功本质的好机会,不能退缩。”
“随后,我带着司马南参观了我们单位开设的气功研究班,向他展示了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还现场做了许多实验。为了探究气功的‘外气’真相,我们做了无数的实验。就拿‘外气治病’这个最具迷惑性的说法来说,我们找来一些声称患有不同程度关节疼痛的志愿者。”
张洪林站起身,比划着继续说道:“实验开始,先让所谓的气功师在不告知志愿者的情况下,在远处发功,同时用仪器监测志愿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包括疼痛部位的血液流速、肌肉紧张程度等。结果发现,各项指标没有任何变化。之后,我们告诉志愿者,气功师正在发功,神奇的是,部分志愿者竟然表示疼痛有所缓解。但当我们再次用仪器检测时,依然没有发现身体上的实质性改变。”
“还有关于‘外气干扰物体’的实验,我们设置了一个封闭的玻璃箱,里面放置一些轻质的物体,如羽毛、小纸条等。让气功师在玻璃箱外发功,按照他们的说法,强大的外气可以让这些物体移动。然而,无论气功师如何发功,物体都纹丝不动。但当我们在箱子上做一些隐蔽的手脚,让志愿者误以为是气功师发功导致物体移动时,他们就会信以为真。”
“在这些实验中,我们逐渐发现,所谓的气功‘外气’现象,其实都是心理暗示在作祟。只要巧妙地阻断心理暗示,那些看似神奇的‘外气’效果,无一例外都会消失。我们邀请司马南亲身参与实验,见证这一切。一开始,他还有些难以置信,反复提出质疑,觉得是我们的实验有问题,或者是故意使诈。但我们一次次用更严谨、更全面的实验结果回应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验证,让他无可辩驳。”
“慢慢地,司马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从最初的抵触,到后来主动询问更多关于伪气功的科学解释。最终,他被科学的力量所折服。从那以后,他毅然决然地退出了气功大师的圈子,转身踏上了反伪科学的道路。”
张洪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毫不夸张地说,司马南对我是很感激的。他在自己的着作里也提到,多亏了这段经历,才让他迷途知返。后来,我们还一起参与了许多反伪科学的活动,为揭露伪科学骗局、普及科学知识而共同努力。
他的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笑意,接着说道:“回想起和他相识后的日子,我看这小伙子钻研起来那股子认真劲儿,打心底里觉得他是可塑之才。当时就想着,一定得给他创造更多机会,让他在反伪科学这条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于是,我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把他介绍给了何祚庥院士。何老在科学界那可是泰山北斗般的人物,他对伪科学的批判向来一针见血。我想着,司马南要是能得到何老的指点,那肯定能有更大的进步。果不其然,两人一见面,就相谈甚欢。何老欣赏司马南的冲劲,司马南也对何老的学识和见解敬佩不已。从那以后,司马南经常向何老请教问题,在科学思维和认知上有了质的飞跃。”
“我还介绍了很多在各界很有能量的朋友给他认识。这些朋友有的是科研领域的专家,有的是媒体界的资深人士,有的是学术权威,还有一些在社会上颇具影响力。大家都对伪科学深恶痛绝,也都很乐意帮助司马南。在众人的支持下,司马南开始在反伪科学领域崭露头角,逐渐有了些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