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潘建伟谈朱清时(第3页)

 

潘建伟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说道:“这种观点容易误导大众,模糊科学与宗教的界限。对于不了解量子力学和佛学的人来说,可能会误以为科学和宗教可以相互替代,或者科学的终点就是宗教。这不仅不利于科学知识的准确传播,也可能让人们对宗教产生不恰当的理解。我们应该尊重科学和宗教各自的独立性,让它们在不同的层面为人类的发展发挥作用。”

 

刘亚东好奇地插话道:“那在年会上,您还提到什么其他的观点吗?”

 

潘建伟微微点头,继续说道:“我还呼吁大家,别老是把量子力学跟其他不相关的问题胡乱联系在一起。就像杨振宁先生说的,科学每往前进一步,宗教的解释空间就往后退一步,科学再发展,神学的地盘也会跟着往后退。但科学能解决的问题始终是有限的,而宗教所涉及的精神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无限的,它们有着各自的范畴,不该随意混淆。”

 

这时,一直静静聆听的张新鹰研究员忍不住的问道:“那在年会上,有没有一些特别的互动环节呢?”

 

潘建伟笑了笑,说道:“有啊,年会上我和一群充满求知欲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对话。他们对量子物理充满好奇,提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问题,我一一为他们解答,还分享了自己在物理研究道路上的一些经历。”

 

张洪林饶有兴致地追问:“那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没有传达一些关于科学本质的看法呢?”

 

潘建伟神色变得更加严肃,认真地说:“当然有。我告诉他们,科学是诚实且可靠的。物理规律自宇宙奇点大爆发之后就是确定的、有限的,不是无限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可以解决无限问题的力量,科学不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科学的每一个结论都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论证基础上,这也是我们科研工作者必须坚守的原则。”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沉思,花园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细细品味潘建伟这番话的深意。随后,张启感慨道:“潘教授,您这番话真是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更深的认识,科学的严谨性确实容不得半点马虎。”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饶毅教授接过话茬说道:“我记得中山大学的李淼教授对朱清时的观点也有批判。他可是理论物理学界的大咖,在量子力学研究领域造诣颇深。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讨论这个事儿。他在文章里讲——科学家和佛学家爬山,爬的压根儿就不是同一座山。”

 

“从本质上来说,科学研究讲究实证,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用数学模型和理论体系去解释自然现象,探索宇宙的规律。就拿量子力学来讲,科学家们通过无数次的实验,像双缝干涉实验、贝尔不等式实验等等,不断验证和完善理论,这都是实实在在可验证的。”饶毅教授扶了扶眼镜,神色认真地比划着。

 

“而佛学呢,是从哲学和精神层面,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以及内心的修行,更多关注的是人的主观世界和精神境界。这两者的研究方向、方法和目的都截然不同。所以说,根本不存在‘量子力学爬到山顶的时候,佛学已经在山顶等我们了’这种情况,因为它们攀登的路径和目标都不一样,本就不是一座山嘛。”

 

张洪林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李淼教授的这个比喻实在太形象了,这么一说,就把科学和宗教的界限讲得很清楚了。很多人就是混淆了这两者的概念,才会产生一些奇谈怪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