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记者孙眉(第2页)
刚说完,任仕杰脑袋一扭,嘴巴紧紧抿着,一脸倔强,就是不吭声。可过了一会儿,他又小声嘟囔道:“人民网,我也不信。谁能保证你们人民网就不被孟山都收买呢?万一也是被收买了呢?”
这话一出口,孙眉、刘巧泉以及张启三人面面相觑,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随后都忍不住哭笑不得。张启无奈地摇了摇头,刘巧泉苦笑着叹了口气,孙眉则是一脸无奈,不知道该如何才能让这个固执的任仕杰相信科学与事实。
过了一会儿,孙眉的脸上依旧保持着礼貌,耐心解释道:“老同志,科学研究是有大量数据和实验支撑的。关于转基因安全性,全球权威科学组织都有定论,不存在您说的有毒有害。奥运会和亚运会不用转基因食品更多是出于舆论和管理便利性,并非安全性问题。”
任仕杰不屑地撇嘴,提高音量:“少拿那些所谓权威来糊弄我!数据和实验都是可以造假的,你们就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张启忍不住上前一步:“任仕杰,你根本没有深入了解就盲目反对,你的行为不仅破坏公共秩序,还误导公众。”
任仕杰涨红了脸,指着张启:“你个毛头小子,懂什么!我在农村种地几十年,还能不知道什么对土地和身体好?”
张启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任仕杰,一字一顿地说道:“任仕杰,你既然这也不信,那也不信,科学家的话你置若罔闻,政府的声明你也嗤之以鼻,到处怀疑,仿佛对世间一切都充满了猜忌。可我就纳闷了,为什么绿色基地组织那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言论,你却深信不疑?那些自媒体随意编造、毫无实证就说转基因有害的内容,你一听就信,怎么就不怀疑了呢?”
任仕杰听到这话,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恼羞成怒地向张启翻了个白眼,嘴巴张了张,想要反驳,可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张启并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接着说道:“我叫张启,在燕京大学担任生物系生物学教授。在燕京的郊外,我还有一块实验田。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不怕任何人来查我,欢迎您以后随时到我的学校来找我,我要么在本部授课,要么就在实验田里做生物育种的研究。我倒是想问一问,我研究转基因技术,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到底哪里错了?你口口声声说转基因有害,可有什么真凭实据?还是说,你只是被别人的片面之词牵着鼻子走?”任仕杰的眼神开始闪躲,他低下头,不敢直视张启的眼睛,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心里开始有些动摇,但那股根深蒂固的偏执仍在作祟,让他不愿轻易承认自己的错误。
任仕杰低头沉思了好一会,眉头紧锁,额头上的皱纹拧成了一个“川”字。突然,他猛然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盯着张启,大声说道:“张启,你这个小子,我这个人这辈子就是没服输过。既然你让我去你们学校,那你有本事,就现在把我放了!”
话刚说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只见扬州市科协的几位领导,带着几位警察大步走了进来。其中一位警察大声问道:“是谁在这里搞破坏?”
刘巧泉教授刚要开口说话,张启眼疾手快,不着痕迹地向他使了个眼色,刘巧泉心领神会,便闭上了嘴。张启上前一步,指着马一祥,对警察说道:“就是这个人搞破坏。”于是,马一祥被警察架着往外走。马一祥虽然被点了穴道,行动不便,但再过一个时辰,穴道自然就会解开。
张启转过头,看向任仕杰,神色缓和了几分,说道:“任仕杰,这次我就放你走,希望你能吸取教训。以后,你随时可以来找我。”
说着,张启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地址写在纸上,递给任仕杰。任仕杰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接了过来,将纸条紧紧攥在手中,也不吭声,转身急匆匆地走掉了。走之前,他又忍不住回头瞥了一眼,那眼神里,有不甘,也有一丝疑惑。
眼看任仕杰离开,张启就转身,热情地与孙眉握手,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难掩激动道:“孙大记者,可算见到您了!这些年,您为科学仗义执言,大家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农民日报》的分量可不一般,作为农业领域的权威发声平台,始终坚守在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新闻一线。不仅把最新的农业政策、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精准传递给广大农民朋友,还深度剖析农业产业发展的痛点与机遇,为行业发展提供宝贵思路,对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影响力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