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转基因的专利费(第2页)

 

杂交水稻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成功地让中国农业技术走向世界,在国际农业舞台上赢得了尊重与话语权。当国外想要种植中国的杂交水稻时,同样需要支付专利费,这不仅是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更是我国农业技术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的有力证明。

再看转基因技术,它同样是科研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作物基因进行精准改造的智慧结晶。其目的是提升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进而增加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然而,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存在深深的误解,仅仅因为‘转基因’这三个字,就从意识形态‘斗争为纲’的角度,先入为主地认定它存在问题。

 

这些人对杂交水稻收取了多年专利费的事实视而不见,却在转基因技术上大谈专利问题。但实际上,我国推广的转基因技术与外国并无关联,我国正式推广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对农民是免费的,不收取任何专利费,地方政府还会向农民提供补贴,以此来推动这些先进农业技术的普及,助力农业生产。并且从2006年起,中国政府就禁止从外国进口转基因产品,所以国外转基因技术的专利费定价无论如何,都不会对我国产生丝毫的影响。

 

专利在农业技术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对科研人员辛勤付出所取得科研成果的一种保护,也是激励科研人员持续创新的强大动力。杂交水稻有专利,转基因技术也有专利——主要是上市公司拥有。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主粮领域,即便上市公司拥有专利,国家也会以政府购买的形式,义务向农民推广 。即使是在非主粮领域,如玉米和大豆,国家也将其列为公益义务项目,免费向农民推广。我们不能因为对转基因技术心存偏见,就以专利为由无端指责。

 

重点说明的是,以杂交水稻为例,上世纪70年代推广杂交水稻时,我国的地方政府组织农民开会时明确规定其不能留种,很多农民起初不理解,但后来发现,虽不能留种,采用杂交水稻种子后产量大幅提高,远比留种划算,因为留种多为纯种,到第二年或第三年不仅产量很低甚至无法使用,农民自然明白其中利弊。转基因种子同理,即便购买的是上市公司拥有专利的种子,算下来性价比依然可观。

 

有人担忧若中国与外国发生贸易战,外国停止提供转基因专利会如何,实则:

 

第一,提供与否,其实都无关紧要,自2006年起中国政府就禁止从国外进口转基因种子,如今国内所有转基因技术均为国产;第二,即便未来恢复从外国进口转基因种子或技术,也无需忧心,参考诸多先例,如印度政府曾对孟山都转基因棉花种子专利费大幅削减、限制种子价格并规定专利费不得超种子售价10% 。而且一旦国与国之间发生贸易战,我们不仅能在法律上宣布对方专利无效,还能对专利费收益费用等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规定。

 

我的朋友姜韬教授也曾经谈过转基因的专利费问题。他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理性的分析,对转基因领域存在的一些错误认知进行了有力纠正。

 

他指出,转基因核心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难以被某一方完全控制的,也无法保守秘密。在科技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研成果的交流与传播变得越发频繁。转基因技术涉及到众多的科学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些内容通过学术期刊、国际会议、科研合作等多种渠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众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都在进行相关研究,知识和技术在不断地共享与创新,任何一个国家或组织想要垄断核心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如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理论一样,一旦被发现和论证,就会成为全人类共有的知识财富,转基因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关键技术也遵循着这样的传播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