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顾秀林的错误(六)(第2页)
同时,通过长期的监测和评估,科学家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
所以,说转基因作物会破坏生物生态平衡是没有充分证据的。”
杨青平教授神情严肃,目光炯炯,语气坚定地继续说道:
“顾秀林还宣扬着这些毫无根据的言论:‘我们不能把自己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寄托在转基因这种不确定的技术上,不能让人类成为转基因的牺牲品。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农业文化的毁灭,它让农民失去了与土地、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破坏了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农业智慧和生态理念。那些鼓吹转基因的人是在自掘坟墓,他们无视转基因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只追求眼前的利益,终将遭到历史的审判。中国一旦大规模推广转基因,就会失去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成为外国转基因技术的试验场,这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接下来,我将用科学事实和理性分析来有力地驳斥这些错误观点。”
“首先,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
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安全性上实质等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众多国际权威组织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估,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例如,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消费大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几亿民众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没有出现任何确凿的健康问题。
在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也遵循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涵盖了毒理学、致敏性、营养学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全面安全评估的转基因产品才会被允许进入市场。
所以,说转基因技术不确定,会让人类成为牺牲品,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恐慌言论。”
“其次,转基因技术并非对传统农业文化的毁灭。
传统农业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智慧,而转基因技术可以与传统农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例如,在一些地区,农民在种植转基因作物时,依然遵循着传统的农时观念和土地轮作方式,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使用。这不仅没有破坏农民与土地、自然的联系,反而通过科技手段更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传承和发展了农业智慧。转基因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然后,指责鼓吹转基因的人只追求眼前利益,无视巨大风险,是对科研人员和相关从业者的污蔑。
支持转基因技术的人,无论是科研人员、农业工作者还是政策制定者,都是基于对科学的信任和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他们致力于推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是为了解决全球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每一项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都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严格的安全评估和监管,并非无视风险。
而且,科学界有着严格的道德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转基因技术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发展。
所以,顾秀林的这种指责是不公正的。”
“最后,说中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会失去粮食安全主动权,成为外国试验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事实上,推广转基因不但不会失去主动权,反而能极大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目前,我国每年不得不进口高达1.6亿吨的农产品,要是停止进口,国内的消费水平将立刻下降。而推广转基因技术,大力种植国产转基因作物,就能有效缓解这一局面。因为这些转基因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随着国产转基因作物产量的提升,未来不仅能减少大量进口,甚至还有可能实现粮食出口。
顾秀林声称中国会成为外国转基因技术的试验场,这是她完全不了解事实的体现。
早在2006年,我国就已停止向国外进口转基因种子,2008年孟山都退出中国市场,从源头上杜绝了成为外国转基因种子试验场的可能。
如今,我国政府推广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其技术完全是国产的,与国外毫无关联。
按照国家规定,境内科研机构进行转基因研究是公益性质,义务向中国农民推广,并且严禁与境外机构开展合作。
这一系列法律规定和政策措施,为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屏障,即便有外部势力企图干扰,也根本无法做到。
所以,顾秀林的言论毫无事实依据,是对我国转基因技术发展和粮食安全战略的严重误解与歪曲。”
杨青平教授继续补充道:
“中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巨大,完全拥有自主的科研团队和知识产权。
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推广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监管措施,会充分考虑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