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日本(下)(第3页)
利根川进稍作停顿,整理了下思路接着说:“他认为,在严谨的科学监管体系之下,转基因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力。比如说在农业方面,通过精准的基因操作,可以培育出更具抗病能力的农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保障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在医学领域,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在微生物制药方面开发出更高效、更安全的药物,满足人类对抗疾病、维护健康的需求。”
“那山中伸弥先生呢?他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研究方面成果卓着,他对转基因技术又有什么看法?”一位院士迫不及待地追问。
利根川进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山中伸弥先生是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基因调控与细胞命运转变的奥秘有着深刻的揭示。鉴于他在基因编辑和细胞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开创性成果,他以开放的视角看待转基因技术。”
“在他看来,”利根川进微微前倾身体,认真地说,“转基因技术与ips细胞技术类似,都是人类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对基因进行操控的有效方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上可以用于优化农作物的营养成分,比如让一些作物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在生物医学领域,它还可以助力开发新型的生物材料和治疗手段,推动生物医学领域不断向前进步。”
在京都大学的交流会上,众人讨论完日本国内对转基因技术的情况后,张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利根川进先生,我们了解了很多日本国内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那日本农业界对中国推广国产转基因作物是怎样的态度呢?”
利根川进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本农业界对中国在转基因方面的发展态势抱以复杂的态度。一方面,确实是深感羡慕。日本在农业科技上虽有一定成就,但在转基因产品的自主产权方面相对匮乏。而中国已积累起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成果,还成功实现了种子国有化,在粮食安全和农业技术自主可控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这让日本农业界意识到自身在相关领域的差距与不足,也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和加快本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与应用上的布局与投入。”
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中心的一些研究人员,在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会议等场合,对中国在转基因技术上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表示赞赏和羡慕。他们指出,中国在转基因作物研发方面投入巨大,而且在基因编辑、遗传转化等关键技术上不断创新,实现了种子国有化,这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相比之下,日本在这方面还存在差距。”
一位院士好奇地追问:“那还有其他日本专家也有类似的看法吗?”
利根川进点点头,说道:“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的专家也表达了对中国转基因技术发展的羡慕之情。他们提到,中国在转基因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研发上已经具备了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在提高作物产量、抗病虫害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日本在这方面需要向中国学习借鉴。”
“还有日本农业经济学家小林信夫,”利根川进推了推眼镜,补充道,“他在其分析报告中,对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价。他认为,中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重视和支持,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投入,使得中国在该领域迅速崛起,拥有了丰富的技术储备和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种子国有化,这对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日本农业技术专家佐藤健二也有观点分享,”利根川进接着说,“他表示,中国在转基因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日本学习。他提到,中国通过建立完善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体系,科学评估和严格管理转基因产品,使得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接受度在逐渐提高,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