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比尔盖兹和巴菲特(第2页)
随着宾客们逐渐散去,大厅里的喧嚣慢慢平息,工作人员开始有序地收拾场地。而对于即将到来的艾奥瓦州转基因大豆农场之行,大家都满怀期待,一场充满科技探索的旅程即将开启。
晚宴结束后,张启等二十几位来自大夏国的院士当晚便在宾馆入住休息。不过,大家兴致颇高,并未立刻入睡,而是围坐在厅堂里面一起交流起来。
吴孔明院士率先打开了话匣子,感慨道:“这次来美国考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农业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你们知道吗?美国的农民人口少得惊人,区区300万左右,却养活了国内超3亿人,而且每年还有大量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赚取了巨额外汇。”
吴孔明院士稍作停顿,目光扫视众人,接着说:“当然,美国有它特殊的国情,耕地面积广阔,先天条件优越。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能从他们的农业发展模式中汲取有效经验,为我们所用。适合我们的,我们就大胆借鉴,不适合的,就摒弃不用。”
旁边的戴景瑞院士听后,深有同感地点点头,补充道:“没错,美国在农业科技应用、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确实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就拿他们的农业机械化来说,高度发达,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虽然国情不同,但在一些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上,还是有很大空间的。”
李家洋院士缓缓开口道:“美国农业在良种培育、农业信息化管理上走在世界前列,这些成果离不开长期稳定的科研投入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咱们在学习时,也要注重构建符合国情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让科研成果能真正落地生根,助力国内农业高质量发展。”
黄大昉院士神情专注,语气坚定地说道:“美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势头很猛,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改良上的应用成果显着。咱们得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培养专业人才,紧跟前沿技术,结合国情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发展路径。”——他原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数月前刚刚当选为大夏国科学院的院士。
范云六院士轻咳一声,目光炯炯,条理清晰地说道:“美国在转基因技术应用推广上,有一套成熟的监管和市场运作体系。咱们要汲取他们的经验,完善自身的监管流程,确保转基因技术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为农业增产、品质提升发挥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郑光美院士轻捋了下鬓角的白发,目光平和又带着几分思索,缓缓说道:“美国在野生动物保护与农业协同发展上有不少经验。就像他们在转基因农场周边,对鸟类栖息地的规划和保护,能让我们在发展农业技术的同时,兼顾生态平衡。转基因技术虽好,但在推广时,也得继续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不能顾此失彼。”郑光美院士长期致力于动物学研究,尤其在鸟类生态与保护领域造诣深厚,他从生态视角出发的观点,让在场众人都连连点头。
陈君石院士则神情沉稳,不紧不慢地说道:“美国在农业领域的科技应用确实先进,但咱们国家在监管方面,比美国更加有着独特优势。我们的监管体系能够从源头把控,从农作物种植到食品加工上市,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和细致的检测流程。并且,我们在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上可以做得更好,能及时回应民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关切,通过科普让大家更了解、更放心。”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从美国农业的优势,到如何结合大夏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借鉴,再到对未来国内农业发展方向的展望。房间里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每个人都沉浸在对农业发展的深入思考中,完全忘却了晚宴的疲惫,一心只为探索出更适合本国农业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