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原孟山都总部(第3页)

项栋梁的目光扫视全场,沉稳而有力地继续着他的发言:“各位,接下来我想深入谈谈我对未来几代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展望,相信这能让大家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掌握的转基因技术仍处于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的阶段,以第一代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而我们大夏国和美国是世界上唯二普遍达到第二代转基因技术的国家,并且已经在向第三代转基因技术摸索之中……

第一代转基因技术,主要聚焦于赋予作物基础抗逆性,这是转基因技术的开端,也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阶段。例如,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像孟山都研发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通过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大豆,使大豆对草甘膦这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具有抗性。农民在田间喷洒草甘膦除草时,杂草被清除,而大豆却安然无恙,大大降低了人工除草的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据统计,美国种植的转基因大豆中,抗草甘膦大豆占比超过90%。在抗病虫害方面,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拯救了棉花产业。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中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棉铃虫等害虫取食后肠道受损,无法生存,我国广泛种植的bt抗虫棉,使棉铃虫的危害大幅降低,棉花产量提升了20%-30%,农药使用量减少了50%-70%,极大地改善了棉农的生产环境和经济效益。

第二代转基因技术,核心在于品质改良,目前已有部分成果应用,但尚未全面普及,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比如高油酸转基因大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使得大豆油中的油酸含量大幅提高。油酸是一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有益。这种高油酸大豆油在市场上颇受青睐,代表着健康油脂的发展方向。还有黄金大米,转入了来自黄水仙和细菌的相关基因,使得大米能够合成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于一些以大米为主食且缺乏维生素A的地区,如东南亚部分国家,黄金大米的推广有望改善当地儿童的维生素A缺乏症,拯救无数儿童的视力和健康。

第三代转基因技术,我认为将着重于多性状聚合。简单来说,就是让作物同时具备多种优良性状。想象一下,有一种转基因玉米,它不仅拥有抗玉米螟、蚜虫等多种害虫的能力,还能耐受常见的除草剂,并且在产量上比普通玉米提高50%,同时具备更强的耐旱性,在干旱少雨的季节也能保证稳定生长。这意味着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作物能够稳定产出,进一步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精准的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9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以及对作物基因调控网络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将多个优良基因精准整合到作物基因组中,并确保它们稳定表达。

第四代转基因技术,有望与合成生物学深度融合。科学家将不再局限于自然界已有的基因,而是能够设计和构建全新的基因线路和生物系统。比如,创造一种能够自我固氮的小麦品种。目前小麦生长依赖大量氮肥,不仅成本高,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将固氮相关的基因线路导入小麦细胞,使其能够像豆科植物一样与固氮微生物共生或直接具备固氮能力,小麦就能在生长过程中从空气中获取氮元素,减少对化肥的依赖。又或者设计出可以感知土壤中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主动将其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作物,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代转基因技术,我大胆推测,可能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紧密结合。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海量的基因数据和环境数据,精准预测作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表现,然后通过转基因技术快速培育出最适宜的作物品种。例如,在气候变化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根据各地实时的气温、降水、土壤酸碱度等数据,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快速模拟出最适合当地生长的作物基因组合,科研人员再通过转基因技术将这些基因导入作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制化农业生产。在某地区突发极端高温天气时,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迅速培育出耐高温的转基因水稻,保障粮食产量。”

台下的院士们纷纷交头接耳,对项栋梁的前瞻性观点展开热烈讨论。一位资深院士忍不住起身提问:“项总,按照你的设想,这些技术的实现需要攻克哪些关键难题呢?”

项栋梁微笑着回应:“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目前来看,精准基因编辑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对基因功能和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如何确保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性以及解决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问题,都是我们迈向未来转基因技术阶段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尤其是公众认知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的科普和实际案例,让大家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和安全性,消除不必要的担忧。”

……

报告结束后,项栋梁亲自将考察团送至门外。他站在那里,挥手目送着大巴车队缓缓远去,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渐渐消散。

待车队的影子消失不见,项栋梁缓缓转身,目光直直地落在那尊神农、伏羲与轩辕的塑像上。

此时,日光洒下,为三祖雕像镀上一层金辉。神农氏手持草药,面容和蔼,仿佛在庇佑着世间农耕;伏羲氏目光深邃,透着对万物规律的洞察;轩辕黄帝威严庄重,尽显华夏始祖的风范。

项栋梁凝视着,心中波澜起伏,万千豪情在胸膛翻涌。

“总有一天,”项栋梁低声呢喃,声音虽轻,却满含坚定与力量,“要让这三祖雕像,屹立在全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让全世界都知晓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那传承千年的智慧与精神!”

他紧紧攥起拳头,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那是对目标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在他心中,这不仅是对三祖的敬仰,更是一种使命,一种要将华夏文明的火种播撒至世界每一处的决心。

此刻,微风拂过,吹动他的衣角,项栋梁深吸一口气,转身大步迈向办公大楼,脚步坚定有力,仿佛已经踏出了实现誓言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