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比尔盖兹VS马斯克(中)(第2页)

从财务数据来看,基金会运营公开透明,资金主要源于捐赠与公益事业,且绝大部分用于无利润的慈善项目,比尔盖兹并不能由此得到什么实际利润,疫苗研究和分发是资金流向的重点。在疫苗研发环节,所有流程遵循国际科学标准,接受严格监管,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试验,每个阶段都有专业机构把关,只为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疫苗生产与分发同样公开透明。基金会与各国政府、药企合作,确保疫苗以合理价格供应给最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整个过程接受国际组织监督,不存在抬高价格谋取暴利的空间。

提前投资研究rnA技术完全顺理成章,绝非阴谋!

从时间线与投资逻辑来看,盖茨基金会确实早在2012年就重视rnA技术,但这绝非是一场早有预谋的“资本游戏”。

在当时,rnA技术虽处于前沿探索阶段,但展现出巨大的疾病防治潜力,特别是在传染病和癌症治疗领域。

2012年,多项关于rnA技术的关键研究成果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如在《自然》等杂志上有研究进一步揭示了rnA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修饰rnA来提高其稳定性和翻译效率等,这些研究为rnA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2012年也有科研团队在rnA肿瘤疫苗领域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表明rnA疫苗在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对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优势,这显示出rnA技术在医学应用上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投身该领域研究。

在2012年的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上,rnA技术成为大热门议题。例如在一些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重要会议中,专门设置了关于rnA技术的分会场或专题讨论,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其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这体现了该技术在当时科学界的受重视程度。

从专利申请数据来看,2012年与rnA技术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明显增长。这意味着科研机构和企业对rnA技术的关注度在提升,希望通过专利保护来布局该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在科学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比尔盖兹的基金会在此领域投入资金,不过是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已,完全顺理成章,也是基于对全球公共卫生需求的长远考量,旨在攻克那些传统疫苗难以解决的难题。彼时,谁也无法预见新冠疫情的爆发,所以马斯克所谓“提前布局以在疫情中获利”的说法荒谬至极。

关于“通过疫苗冷链公司获利高达4300%”这一耸人听闻的言论,完全是无稽之谈。

疫苗冷链公司在保障疫苗安全运输和储存方面至关重要,盖茨基金会投资相关冷链企业,是为了确保疫苗能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医疗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得以安全、有效地配送。基金会的投资收益都被重新投入到公共卫生项目中,有着清晰透明的资金流向记录。从财务审计报告以及公开的项目明细来看,根本不存在将救命技术变成“权贵资本提款机”的情况。至于“制造病毒以谋利”以及对病毒实验室投资的恶意揣测,更是毫无事实支撑的阴谋论,已经证实为虚假新闻。

盖茨基金会对病毒实验室的投资,是为了加强全球病毒监测与研究能力,以便更早发现潜在的病毒威胁,提前研发应对疫苗和药物。众多顶尖科研机构都参与到这些项目中,所有研究活动都遵循严格的国际科研伦理准则和安全规范,接受国际权威组织的监督。

国内主流媒体澎湃新闻也发表了《马斯克“爆料”比尔·盖茨制造病毒?纯属谣言!》一文,大意如下:

一则马斯克“爆料”比尔·盖茨制造病毒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然而,当深入探究这一所谓“爆料”背后的真相,会发现它不过是一场基于虚假信息的闹剧。

网传内容为佐证马斯克的“爆料”,使用了几张疑似比尔·盖茨接受采访时的截图。但通过严谨的图片反搜技术可以发现,这些截图来源可疑。它们出自一段2023年在社交平台广泛流传的深度伪造视频。在这个虚假视频里,澳大利亚Abews主持人指责比尔·盖茨从新冠病毒疫苗中获利,比尔·盖茨被描绘得沉默不语。但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该片段声音和画面存在明显的不同步现象,这是视频造假的典型特征之一。

为了进一步还原事实,我们找到了Abews发布的原始采访片段。在原始视频中,完全没有网传视频里那些耸人听闻的指责内容。关于新冠疫苗的讨论仅在5分钟左右出现,且二人讨论的是疫情期间传播的一些虚假信息,与所谓“制造病毒”“疫苗获利”等谣言毫无关联。

路透社对此事进行了深入报道,指出这种伪造视频存在诸多明显破绽。最突出的是模糊技术,字幕位置刻意覆盖人脸,企图分散观众注意力,让大家难以察觉视频是伪造的。同时,图像尺寸较小,显示出这是“廉价伪造”的产物,很可能是使用了只能以极低分辨率生成伪造视频的深度伪造软件。

令人失望的是,除了这段漏洞百出的伪造视频,马斯克的“爆料”再无其他任何可靠佐证。在追求真相的道路上,我们不应被这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和虚假信息误导,而应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等待更多确凿的证据,切勿轻信这类毫无事实依据的网络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