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科普,还远远不能退场

转基因科普,仍需砥砺前行。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转基因技术作为生物领域的重要成果,本应为人类的发展带来诸多福祉,然而,它却在舆论的浪潮中饱受民间争议。

回想起2023年,中国政府正式在五个省试验推广转基因玉米和大豆的种植,这无疑是我国在农业科技发展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当时,不少人都看到了转基因技术广泛应用的曙光。我的朋友,一位医学专家也十分关注此事,他当时甚至乐观地认为:“大势已定!看来转基因科普我们要退场了,是时候转移精力去做其他方面的科普了。”

但现实却给我深知,这还是太乐观了。从民间舆论环境来看,转基因科普远远没到退场的时候。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坦言,社会上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很大层面上是科学普及不到位造成的。

有专家认为,公众对转基因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是混淆了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安全的界限。目前,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除了番木瓜一种,中国政府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食品的商业化生产。所谓的转基因大豆是用于精炼油,过程中已经去掉核酸,所以没有任何转基因成分。但是,有个别企业为推销产品,利用消费者对转基因的“恐惧”心理,把转基因的争论与食品安全关联,助长了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

自2023年起,每一天我打开网络,映入眼帘的是至少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造谣抹黑转基因的帖子和视频。

令人无奈的是,这些言论毫无新意,全是陈年老调,不少观点起码是十几年前,甚至二三十年前的。这些谣言,早已被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反反复复辟谣,可造谣者却仍将其当作“法宝”,不断翻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