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发让孟山都很失望!(第2页)
在那个年代,出国也好,移民也好,根本就不是丢人的事情,反而是一件特别光宗耀祖、万人羡慕无比的事情!
可是在张启发的心目中,“天堂”开出的价码再高,也比不上家乡人民的殷切期盼。
“我向导师立过军令状的,必须拿个博士文凭回国”,张启发院士回忆说。他很清楚,现在如果留在美国,可以继续吃香喝辣,每个月拿1万多美金,香车美人,荣华富贵,天上人间。而如果回到80年代普遍贫困的中国大陆,国内单位能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月6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至于住房,肯定没有带游泳池的别墅,就是院士也得住筒子楼!
张启发的导师就对他说过,导师在北京的几位院士同学,也得论资排辈的等待分配住房,有的已经等候了好几年。即使等到,也不过是筒子楼,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
张启发明明知道这前后的天壤之别,但是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他认为,既然别人几十块工资能生活下去,自己就一定能行!
于是,张启发带着一肚子的才华和学问回归中华!他回到母校以后,立即在学校成立了科学实验室,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这一工作,就耗费了他大半辈子的生命!
据严建兵教授回忆,张启发和他的爱人妻子都是科研狂人,为了搞科学研究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当年牛顿和法拉第可以为了科学实验不眠不食,张启发夫妇也是和他们一样的人。
张启发的最高工作记录是86个小时。他曾经在实验室里面疯狂的连续工作,整整86个小时没有回家一步。累了,就蜷在椅子上眯一下。饿了,就喝一口方便面……然后立即投入实验工作。他走出实验室的时候,满脸胡子拉碴,和野人一样。他的妻子笑话他是“神农架野人”,张启发自嘲的哈哈一笑,我是“狮子山野人”,还模仿起野人的动作。
有他上海过来的老朋友很不理解张启发,这位朋友在微软工作。朋友对他说,人家院士都是让学生干活,自个儿走穴赚钱,参加一个会议几分钟拿几十万车马费,给商业活动站个台拿二千五百万!你天天冲锋在第一线,混得像个乞丐,图个啥!
张启发院士指了指学院后面的那座山。就图这个!
你是啥意思?朋友不解。
“这是狮子山!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东方睡狮。而我就是要让这头狮子醒过来,强大起来。”
张启发院士不止一次的对他学生和团队说过,“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打造出中国的孟山都!”
报效祖国,为祖国人民奉献终身,这不仅仅是张启发夫妇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儿女们的要求。
据刘昆教授从张启发的亲人张晓萍处得知,张启发夫妇给自己的孩子立了一条家规,就是无论以后是不是出国深造,得必须在中国工作,一辈子报效祖国和人民。
不仅仅他是这样要求子女的,他还对自己的学生和助手也是如此。
张启发原本带了一个研究生,博士毕业后成为了团队助手,彼此之间很有感情。这个助手非常有才华,可是教师的工资实在太低了。他的家乡还有一个80岁的母亲以及两个姐姐,有遗传的先天性心脏病,所以经常需要向家里寄钱。张启发院士对他的家里情况非常了解。张启发做学院院士的时候,曾经托人安排他的一个姐姐临时做招待所的保洁员。
这时候,孟山都到华中农业大学挖人才,承诺给与他每年上百万的高薪。这个助手就非常纠结。他确实很想去外国公司工作,给那么多的钱,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张启发院士呢?他当然舍不得这样优秀的人才到外国公司那里去工作。可是,人家开出的条件实在是太丰厚了!张启发院士无关开这个口。
于是,心情郁闷的张启发院士提笔给这个助手手写了一首歌词。
原来,张启发院士最喜爱的就是中国风的《青花瓷》,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的助手拿到一看,果然是《青花瓷》的歌词: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助手立即明白了张启发院士的内心表达。在张启发的终身信仰中,热爱祖国,热爱传统,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助手下定决心不走了!给再多的钱,也不给外国人干活!
张启发院士得知助手回心转意,也有点不好意思。但是更多的是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