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发院士是孟山都“代言人”?有十二条说明(第2页)
因此,不能因为在某些特定事件中存在逻辑应用不当的现象,就得出逻辑无用的结论。
比如,美国奖牌第一,指的是“奖牌总数”,任何智力正常一点的人,也就是稍微有点逻辑的人,都不会联系到“金牌第一”。同样,中国金牌第一,大家也不会联想到“奖牌第一”,因为长期以来就是美国奖牌总数第一。
在体育赛事的奖牌排名中,金牌数和奖牌总数是两个不同的衡量标准,应当明确区分。
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于美国奖牌总数第一和中国在某些赛事中金牌数第一的认知,是基于过往的事实和统计结果。人们通常会根据既定的模式和常见的情况来理解和预期奖牌排名。
我们可以给各国做出的建议,就是在媒体发表类似新闻的时候,应该对使用何种排名标准在赛事开始前就明确确定,并且保持一致性和公正性,避免因标准的不明确或随意变更而引发争议和误解。这样才能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国的体育实力和成就。
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同时执行两套逻辑。比如,美国可以同时公布“奖牌总数”和“金牌总数”。这样就解决了矛盾。
但无论怎么样,这都不能证明“逻辑无用”。真正“无用”的逻辑,并不是指逻辑本身无用,而是指某些人不按照正常的规则或者逻辑行事,起主要要素的是“人”。比如,法律有用,但是暴君不让法律起作用,能不能说法律本身“无用”?只有社会土壤都正常的时候,法律的执行才都有效。这里的“有用”还是“无用”,都指的是法律的“执行”情况,或者“执行的效率”,并不是法律本身无用。同样,一些人鼓吹的逻辑“无用”,并不是逻辑本身无用,而是执行的情况。执行的好,它就有用。
就像法律,其本身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具有明确的价值和作用。但如果有暴君故意阻碍法律的正常执行,不能就此断言法律无用,问题出在执行法律的人或环境上。
所以,这恰恰证明了逻辑的有用。上述关于体育奖牌排名的情况清晰地表明了逻辑的有用性。
明确区分金牌数和奖牌总数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按照事先确定且统一的标准进行排名,这正是遵循逻辑的体现。如果没有逻辑,排名就会变得混乱和随意,无法准确反映各国的真实体育水平和成就。
题外话:如何用逻辑推导“推广转基因水稻的张启发院士是不是为孟山都服务的”或者“张启发院士是孟山都的代言人”?
我的逻辑推导如下:
一,孟山都这家企业已经不存在了,2016年就已经没有了。所以,张启发院士不可能为孟山都服务。
二,孟山都存在于世的时候,即2016年之前,张启发院士已经不再进行转基因话题的任何讨论。按照报道,张启发院士是2013年发表了最后一次关于转基因的言论。2013年以后,张启发院士没有对转基因说过一个字。所以,张启发院士不可能为孟山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