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对转基因的观点全错(第3页)
这位反对转基因的媒体名流,拥有着美国绿卡,可是被他攻击的科学家却没有绿卡
恕我直言,他用恶毒的言辞攻击他人的“相貌”,以这种人身攻击、低级趣味做卖点,可是他在进入电视台工作以后,也是被大众评价为“长得歪瓜裂枣”,嘴巴明显有点歪斜,又患有精神疾病——如果非要套用他的那套流氓逻辑——这些生理特征莫非也是他吃了自家公司300元一只鸡造成的吗?
当这位“斗士”、媒体人用恶毒言辞去诽谤他人的时候,他同样遭遇了反噬。
心不正者,何以为天下万民谋利?
附录:《郎咸平对转基因棉花根本不懂》
在探讨农业发展与生物技术应用时,转基因作物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又看见没有脑子的反对转基因的蠢货到处炒作郎咸平教授在十几年前的视频中对转基因棉花的观点。虽引发一些关注,但其中存在着诸多错误。
郎咸平在视频中得意洋洋的指出,转基因棉花抗虫是靠释放毒素消灭棉铃虫,却对红蜘蛛和蚜虫无效,进而质疑部分院士提出的转基因棉花能大量减少农药使用这一说法。
从科学事实来看,转基因抗虫棉主要转入的是bt基因,它表达产生的bt蛋白仅仅对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毒杀作用,对其他物种完全没有效果,这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和田间实践验证的。
关于农药使用量的问题,大量实际数据和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在控制棉铃虫方面效果显着。自转基因抗虫棉推广以来,棉铃虫得到有效控制,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针对棉铃虫的农药使用量大幅降低。据相关统计,在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区域,防治棉铃虫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了约80%-85%。虽然转基因抗虫棉对红蜘蛛和蚜虫等非靶标害虫确实没有直接防治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减少农药总体使用量。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针对红蜘蛛和蚜虫等害虫,有多种绿色防控和化学防治手段。例如,利用天敌昆虫(如捕食螨防治红蜘蛛)、生物农药(如苦参碱防治蚜虫)以及精准施药技术等。而且,这些非靶标害虫在以往普通棉花种植中同样需要防治,并非因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才出现防治难题。也就是说,不能因为转基因抗虫棉对部分害虫无效,就否定其在减少棉铃虫防治农药使用上的巨大贡献。
其中有一部分院士经过深入研究和长期观察后明确指出,转基因棉花确实具备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显着优势。这一论断绝非凭空臆想或信口开河,而是建立在对整个农业生产状况以及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实践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地综合考量之上得出的结论。
这些院士们之所以持有如此坚定的立场,正是因为背后有着扎实可靠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丰富多样的实际操作经验作为有力支撑。他们通过严谨细致的实验设计、精确无误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等一系列科学方法,深入探究了转基因棉花对于控制病虫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其潜在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学术见解。
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同声音。以学会计的郎咸平为例,他仅仅依据转基因抗虫棉对于某些特定类型害虫未能产生理想防治效果这样一个局部现象,便贸然对“转基因棉花能够大量减少农药使用”这一普遍共识提出质疑。这种做法显然有失偏颇,且明显欠缺对相关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剖析所需的宏观视野及系统性思维能力。
事实上,要准确评估转基因棉花在减少农药使用方面所带来的真实效益,我们不能局限于单一因素或者个别案例,而应当将其置于更为广阔复杂的农业生态环境之中加以通盘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客观公正地认识到转基因技术在推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在探讨转基因技术这样复杂且对农业发展影响深远的议题时,我们应秉持科学、客观、全面的态度。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是解决粮食安全、减少化学农药依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不能因个别局限,就否定其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极作用。通过理性分析和科学研究,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转基因技术,推动农业向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