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山都投毒了吗?(下)(第2页)

从技术原理角度来讲,转基因的dnA具有很强的可回溯性。dnA就像是生命的密码本,而转基因技术对其进行的操作都会留下独特的痕迹。任何一家稍具规模和技术实力的民间基因检测公司,比如国内知名的华大基因,凭借先进的基因测序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团队,都能将转基因产品的基因密码解析出来。通过对这些基因序列的分析,不仅能清晰地了解转基因操作的具体内容,还能判断其来源和特性。这就意味着,想要通过转基因产品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说,转基因产品无论是食品、饲料还是种子,都只是非常普遍、基础且面向大众的民用产品。很多人常说的“美国封锁转基因技术”,这其实是个严重的误解。美国所封锁的技术,必然是涉及国防安全、关乎国家核心利益的关键技术,像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关键算法、先进战机的隐身材料技术等。这些技术一旦泄露,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但民用商品技术,由于其本身的市场属性和传播特性,根本无法被有效封锁。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传播极为迅速。转基因技术作为民用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全球范围内,众多科研人员和企业都在积极研究和应用。各国的科研机构之间经常举办学术研讨会,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企业之间也会开展技术合作,共同开发更优质的转基因产品。

比如,中国和巴西在转基因大豆种植技术上的合作,促进了双方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转基因技术在全球的普及。

这充分表明,转基因技术作为民用技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它的发展是为了造福全人类,而不是被某些不实言论所抹黑的“秘密武器”。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和属性,摒弃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和误解,以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态度看待它的发展与应用。”张启院士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敲击,思路如泉涌般倾泻而出,继续深入剖析:

“从技术原理来讲,转基因技术是将特定的基因片段导入目标生物的基因组中,以改变其某些性状,比如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升作物产量等。这一过程就像是在一本厚厚的菜谱里,把其中某道菜的一个关键食材替换成更优质的品种,从而让这道菜色香味更出众。

而基因武器,按照设想,是运用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对病原细菌或病毒进行改造,增强其致病力、毒力和抗药性,形成杀伤力巨大的病原;甚至还有人猜测基因武器能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致病菌只对特定种族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也就是所谓的‘种族生物武器’。但在生物医学界,有一个明确的共识:人种是无法用基因来精准区分的。一些基因标记只是在不同种族中出现的概率有所不同,在某个种族中出现概率高,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在其他种族身上。所以,即便真有人妄图制造这种针对特定人种的基因武器,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行为,根本无法实现精准打击的目的。

从研发目的来看,转基因育种公司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比如,一家致力于研发转基因玉米种子的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是为了培育出能在干旱环境下也有高产量、同时能抵抗常见病虫害的玉米品种,这样农民就能有更好的收成,市场上的玉米供应也能更稳定、价格更合理。而基因武器如果真的被研发,那目的必然是用于战争和破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但目前,基因武器仍然停留在科幻概念和一些人的臆想之中。中国国防大学教授、中国科协科普作家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李大光明确的表示,我国没有开展过基因武器的研究,也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国家开展过这方面的研究,更没有在战争中使用过。把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武器混为一谈,纯粹是无稽之谈,是对转基因技术的严重误解和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