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武器(下)(第2页)
郭雅彬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张院士,您说得太有道理了,我深受启发,以后做科普工作心里更有数了。”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郭雅彬满脸无奈,向张启抱怨道:“张院士,您真该看看那个叫‘烂土豆’的自媒体号,整天胡扯什么基因武器之类的。那‘基因武器’就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纯粹是伪科学概念。传言里说它能精准识别人种,只杀伤某一个或几个种族的人。可实际上,根本没有哪个基因能区分人种。就说最近很多阴谋论里提到的o-175基因标记,它在汉族男性里比例高,但不是所有汉族男性都有这个标记,黑人、白人男性也不是没有,只是比例低罢了。而且,就算真有基因武器,还是会面临之前说的问题,一旦使用,肯定会遭到对方严厉的报复,这‘基因武器’根本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连鸡肋都不如。”
张启微微点头,神色专注地听着,郭雅彬接着说道:“您看,造成黄皮肤和黑头发的可不是一个基因,而是一组基因,这些基因在白人、黑人身上也都有,就是比例不一样。比如说一组基因,在中国人这里比例是20,30,50,到了白人那里是10,40,50。黄种人的基因,白种人全部拥有,只是不同的比例搭配,才造成了外形上的差异,但基因几乎是一样的。”
“不过,还是有些人喜欢刨根问底。”郭雅彬继续说道,“他们好奇从技术上讲到底能不能造出针对某一个基因标记的病毒。就算基因标记无法区分种族,但在不同种族中的频率不同啊,他们就说哪怕伤敌一千,自损五百也认了,非要问技术上到底行不行。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可不是想造武器,纯粹是出于专业人士的好奇。毕竟要是真能实现,在医学上也会很有用。以前我确实没什么思路,但自从2013年crispr技术出来之后,我觉得理论上倒有了这种可能。比如说,我们可以让向导rnA特异的识别某一个序列,把一个外源片段插进去。虽然做不到把一个病毒基因组那么大的片段插进去,但小一点的还是可行的,然后再让这一小段去驱动下一步的反应。或许在cas9上连上某个酶,当向导rnA和目的序列结合后激活这个酶,而这个酶的底物则是病毒的开关……”
说到这儿,郭雅彬苦笑着摇了摇头:“但这种设想能实现吗?在可预期的遥远未来都实现不了。像‘烂土豆’这类外行根本不知道做实验有多难,他们就会纸上谈兵,左手一指就说能造一艘航母,右手一指就说能造一架战斗机……其实就他们那点知识水平,一辈子连个战斗机的零件都搞不出来。就上面说的设计,实施起来太难了。在实验室各种条件都保证的情况下,能勉强运行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包装出新病毒,还得让它能继续感染,这根本不可能。然后还得让它离开实验室,扔到外面还能感染、增殖,那就更是天方夜谭了。如果我是项目负责人,我绝对不会支持这样的研究,效率太低了,真不如把钱省下来研发物理武器,像各种枪炮、战斗机、航母、潜艇、核武器、导弹、电磁、激光、计算机病毒等等。”“在科学发展上,物理远远走在生物前面。真要打仗,物理武器的性价比高得多。”郭雅彬感慨道:“我们研究生物技术,主要是因为我们人类本身是生物,我们要吃饭得靠农业,要治病得靠医学,这些都离不开生物,光靠物理可不行。但要是打仗,物理攻击就犀利多了。即便要用生物手段,用前面提到的传统生物武器也合算得多。非要闲着无聊,费劲研究什么精准识别的所谓基因武器,根本比不上人家反手扔一个传统的天花病毒制造的混乱大。还有在和平时期要捣乱,打贸易战都行……总之,研究什么武器都比研究基因武器效率高,而且安全,不容易被反杀。用基因武器技术杀人,那真的是脑子不太好使。”
张启听完,深以为然:“郭教授,你分析得太透彻了,这些谣言和不实言论确实该好好整治,别再误导大众。”
郭雅彬有些无奈的撇了撇嘴,对张启说道:“张院士,您说气人不气人,现在还有人胡扯,说什么基因武器现在做不到,不代表以后做不到啊!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张启神色严肃,微微摇了摇头:
“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做任何事情,包括搞科学,都得符合自然规律。科学可不是随心所欲的想象,它是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之上的。就好比牛顿力学的定律,它清晰地表明了,由于太阳的质量远远大于地球,按照万有引力等规律,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而不是太阳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自然规律的体现,科学是要遵循这些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