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落后于科学(上)(第2页)

张启深表赞同:“吴院士说得太对了,农民的声音应该被重视,他们才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吴孔明接着说:“转基因技术或者品种在中国的商业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技术或品种自身的成熟,这需要我们科学家和企业在研发阶段,拿出最先进的技术,解决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其次是法规的成熟,政府要按照法规,对转基因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评价,颁发安全证书和各项许可。最后是社会环境的成熟,毕竟转基因产品最终要进入市场,被大众消费,如果社会对它存在严重分歧,产品进入市场就会困难重重,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严建兵微微点头:“这三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吴孔明继续说道:“就像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谈选择,如今信息技术普及,每个人都在用手机,以前有人担心手机辐射会导致脑袋长瘤子,但社会并没有要求让一部分人先试用几代人,看看有没有问题再推广。所以媒体要有创新型的价值观和崇尚科学的精神,这样才能为高新技术营造良好的产业化背景。”

他顿了顿,又陷入思考:“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美国人对转基因技术接受得那么快,而在我国却产生如此大的分歧?这背后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和我们的文化有没有关系?

过去我们国家落后,很多东西都是引进国外已经成熟使用几十年的,安全性有保障,我们比较放心。但现在我们发展迅速,在一些领域走到了世界前沿,转基因技术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这个民族走在前沿,就要有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的科学发展到了这个程度,文化是否也跟上了创新性文化的步伐呢?”

张启接过话茬:“这确实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本着科学的原则和创新发展的理念,推动社会对转基因技术的科学认识和接受。”

严建兵表示认同:“非常赞同二位院士的观点,我们学校也会积极参与到科普和交流中来,希望我们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会议室里,三人的讨论还在继续,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场关于农业科技未来的对话镀上了一层希望的光辉。

讨论的氛围愈发热烈,张启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目光中满是思索,率先开口:“吴院士提到文化是否跟上创新性文化的步伐,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国内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科学发展呢?我觉得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

吴孔明微微点头,接话道:“是啊,我在想,咱们传统的文化基因里,有一种崇圣文化,影响颇为深远。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着崇拜权威的传统,凡事都以权威之言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