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基因的人群构成成分(第2页)

 

上海交通大学的崔凯教授这时接过话茬:“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农业追求的是高效、稳定的生产。商业种子在质量、产量等方面更有保障,能满足农民和市场的需求。而且,种子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合理的市场机制才能推动种业的发展。我们学校的农业科技园区就和多家种子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种子研发与推广项目,成效显着。”他微笑着,眼中闪烁着对农业科技发展的信心。

 

何祚庥院士神色严肃:“在当今社会,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习惯于抱着那些已经过时且存在错误的观念,对新兴的技术横加指责与反对。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难以苟同。以转基因技术为例,它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机遇,但却偏偏有这样一群人,固执地站出来表示反对。

 

我们应当以一种科学、理性的目光来看待转基因技术,切不可盲目听信那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和不实言论,从而受到误导。回想当年电灯刚刚问世的时候,同样有不少人对其安全性以及实际应用价值提出过种种质疑。然而时至今日,电灯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时间最终会检验一切,真正具有价值的创新成果终究会得到广泛认可并发挥巨大作用。

 

同理,转基因技术在民间外行人士里面临着妖魔化,但毫无疑问,它拥有改变整个农业产业格局的巨大潜力,注定会在这个领域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新革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技术的继续完善,相信未来转基因作物将会在提高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展现出更为卓越的优势,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贡献出举足轻重的力量。所以,让我们摒弃那些陈腐偏见,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共同期待转基因技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黄诗玥又问:“现在有机食品概念很火,有人觉得有机食品一定比转基因食品更健康,这对吗?”

 

沈志成教授坚定地说:“转基因产品和有机产品并不矛盾,有机农业不可能大规模替代现代技术农业。众所周知,我国乃是一个拥有着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面对如此众多的人口数量,我们迫切地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以最小的土地面积获取最高产量农作物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满足人们对于食物的巨大需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机农业在这方面显然难以胜任此项重任。

 

通常情况下,有机农产品的产量相较于普通农产品而言可谓相形见绌。据相关数据统计和实际经验表明,有机农产品的产量至多仅能达到普通农产品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当将其与转基因农产品进行比较时,这种产量上的差距更是被进一步放大。毫不夸张地说,两者之间的产量差距竟然可以高达六至七倍之多!

不妨以我国当前的粮食需求状况作为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如果仅仅依赖于有机农业的生产模式,那么要想养活十几亿嗷嗷待哺的国民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毕竟,有限的耕地资源以及相对较低的有机农产品产量,无论如何都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人口规模所带来的巨大粮食消耗压力。”他双手撑在桌上,表情认真。

 

卢宝荣教授也表示赞同:“有机农业更多是一种商业上的炒作概念。在人口增长、土地污染的现状下,很难依靠传统方式养活这么多人。不仅如此,当前有机农业所倚仗的那种高度依赖人力、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正逐步走向没落并遭到摒弃。毫无疑问,展望未来,推动农业发展和变革的关键力量必将源自于日新月异的新技术。

 

就在不久前,我亲身投入到了一个意义非凡的项目当中——有关有机农业与转基因农业两者之间全面对比的深入研究。通过详尽的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相同规模大小的土地面积条件下,转基因农业展现出令人瞩目的产出效能,其产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有机农业。

 

此外,从针对农作物多样性如何有效控制病虫害这一领域展开的基础性科研探索成果来看,转基因技术更是独树一帜。它凭借自身强大且精准的特性,在确保国家粮食供应稳定及安全性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有机农产品而言,经过科学合理设计改良后的转基因作物显然更具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严苛要求。”他摊开双手,用数据说话。

 

袁越则分享起了自己的经历:“我采访过很多中国的有机农业从业者。有个被媒体吹捧的人,声称不用除草剂、用昆虫除虫,结果田里杂草丛生,连他妈妈都被气跑了。他种的地主要靠卖高价和接待城市白领体验生活维持。农业要环保,就要提高效率,转基因技术就是很好的手段,像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田采用免耕法,既利用了转基因技术,又做到了环保。我在阿根廷实地考察时,看到那一片片整齐的大豆田,没有裸土,没有杂草,真的很震撼。”他生动地描述着,仿佛将大家带入了那片大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