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华的六个重大错误(第2页)
从技术原理层面来看,转基因技术是全人类共同的科技成果,不存在所谓的“阴谋”。而且,转基因技术的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并非被发达国家完全垄断。从实际情况来说,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开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中国、巴西等。中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不仅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还为国内棉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我国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保障了我国的棉花供应安全。
具体的从技术层面而言,转基因技术是全球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并非某一个或几个发达国家所独有。自转基因技术诞生以来,众多国家的科研人员都投身于相关研究,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截至2021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生物育种产业专利导航研究成果》报告显示,在全球生物育种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中,中国以17.2万件的申请量位居第一,占专利申请总量的27%,美国以14万件申请量排名第二 。这表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转基因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拥有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绝非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
在国际市场中,美国虽然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起步较早,拥有一些知名的种业公司,如孟山都(现被德国拜耳集团收购),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能够垄断转基因技术,进而控制全球粮食供应。事实上,全球种业市场竞争激烈,除了美国的种业公司,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积极参与。例如,中国在水稻基因种质资源方面获得了较多专利,在转基因水稻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前列 。同时,国际上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转基因技术研发上的合作也日益频繁,技术交流和共享不断加强,这使得转基因技术逐渐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而非某个国家的“阴谋工具”。
从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来看,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考量,并非出于控制他国的目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引进转基因技术和相关产品,是因为转基因作物具有诸多优势,如抗虫、耐除草剂、高产等,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大豆进口大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和饲料加工。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大豆需求旺盛,而国内大豆产量难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转基因大豆在出油率和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能够降低相关产业的生产成本 。这是正常的国际贸易行为,并非是受到发达国家的“操控”。
再看那些被曹明华认为是“被控制”的国家,它们在农业生产中也并非完全依赖进口的转基因种子和技术。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农业科研,培育适合本国国情的转基因作物品种 。例如,巴西在转基因大豆种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成为重要的大豆出口国 。巴西在发展转基因大豆产业的过程中,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与国际种业公司保持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并非被发达国家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