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情民科(第2页)
郭英森也好,李子丰也好,如果他们得逞,丢的就不是中国高校和科学界的面子,而是丢了全体中国人的脸。请想想看,外国人会如何看待我们:一个在科学上胡说八道的人,居然被全体中国人支持,还被捧为偶像。
为什么还会有很多网民会支持郭英森和李子丰这样的人呢?
第一,同情弱者的心态。
郭英森是一个工人,李子丰也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教师,他们挑战、颠覆的是统治全球物理学界上百年的科学理论,相当于摧毁整个科学界的根基。这样的行为,看起来就是弱者挑战“强者”。唐吉可德挑战风车巨人,固然显得荒唐,但一打悲情牌,还能赢得不少读者的同情。
第二,乐见“挑战权威”的心态。
科学已经今非昔比,门槛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非常高。博士生没有二三十年潜心钻研都很难获得较高成就,更不要说普通人跨界。今天看见一个人站出来,居然号称要摧毁整个科学界的根基,将爱因斯坦踏在脚下,这种挑战权威的“勇气”不值得鼓励吗?
但这些民科“挑战权威”的勇气过盛,挑战自身缺陷的勇气却无。民科之所以是“民科”,与他们的职业、学历、专业都没有任何关系,而在于有没有按照科学规范办事。比如,现在为了证明一个假说,研究人员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按照科学规范办事的人,他们会设计非常严谨、精确、双盲、大样本、科学统计、排斥其他因素干扰的实验步骤,实验得出的结果还要接受同行评议。而不能是自说自话,按照个人的主观体验随随便便下结论。请问,李子丰教授你的实验在哪里?像原中科大的朱清时,虽然有院士的身份,但是他的一系列言论完全出于其个人的主观感受,并没有按照科学规范来研究,所以一般都认为他属于民科。而不遵循科学规范就乱开口,就属于没有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体现。
我就举一个例子,如果你要挑战世界拳王泰森,就得按照国际拳击联合会的规矩办事。最起码,你首先得成为一名拳击手,有一双拳击手套,懂得拳击的基本动作。但是某一个挑战泰森的人,他却不愿意做拳击手,他对外界说,我会气功,只要坐在家中隔空一指,几万里外的泰森就被我戳成了内伤。显然,这位挑战者并没有按照规矩办事,而是依照个人想象力和意愿办事。这样的人当然也算“挑战权威”,但我们只当他是笑话,不应该同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