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教授打脸潘宗光(第2页)
杨振宁拍了拍张启的肩膀,神色认真:“我们并不是否定信仰,而是强调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信仰和科学。信仰给予人们精神寄托和道德指引,这是非常重要的。但科学追求的是客观真理,我们要让大家明白,不能把科学当作工具去证明没有科学依据的信仰内容,这样对科学和信仰都不利。就说这单念阿弥陀佛名号往生的观点,从声学原理来讲,声音作为机械波,其频率范围是有限且可测的 ,人类发声的频率通常在85 - 1100hz之间,而通信信号的频率则是在射频范围,比如常见的2.4ghz、5ghz等频段,两者频率相差巨大,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根本无法实现所谓的‘频率接轨’。”
张启若有所思的又点了点头,补充道:“而且从信号调制解调角度来看,通信中的信号要携带信息,需要进行复杂的调制过程,把信息加载到载波上。念诵佛号这种简单的声音,没有经过任何调制,怎么可能携带往生所需的特定‘信息’呢?从信息论的角度,它缺乏最基本的信息编码和传输机制。”
杨振宁接着说道:“再谈到利用虫洞和量子纠缠来解释往生净土能跨越遥远距离,这简直是对科学理论的滥用。虫洞理论上连接时空需要巨大的能量,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形成稳定可穿越虫洞所需的能量条件极为苛刻,可能需要具有负能量密度的奇异物质,而目前我们在自然界中从未发现过这类奇异物质。而且虫洞内部的时空结构极其复杂,存在巨大的潮汐力,任何宏观物体进入都可能被瞬间撕裂。”
他稍作停顿,喝了口茶继续说:“至于量子纠缠,它的超距作用仅限于微观粒子之间的量子态关联。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量子纠缠不能传递经典信息,更不能让宏观的人实现空间穿越。因为量子态一旦被测量就会坍缩,无法实现像宏观物体那样完整的状态转移。而且,量子纠缠需要极其特殊的微观环境来维持,比如极低温、极弱的外界干扰等,人体所处的宏观环境根本无法满足量子纠缠的维持条件。”
张启非常无奈的说:“潘宗光这样随意解读科学概念,误导大众,会让很多人对科学产生误解,以为科学是可以随意扭曲的。科学的严谨性和权威性都受到了损害。”
杨振宁表情严肃,语气加重:“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科学是建立在严密的逻辑推理、大量的实验验证和精确的数学描述之上的。每一个科学理论的发展都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心血,是对自然规律的逐步揭示。我们必须站出来,澄清这些错误观念,让大众了解真正的科学,维护科学的尊严。”
闻言,张启认真的点了点头。
杨振宁神色愈发凝重,语气中满是忧虑与批判:“潘宗光觉得科学只是帮他接受佛法的工具,最终解决生死问题得靠佛法,这简直是本末倒置。就拿量子力学来说,他认为意识能量强大就能创建净土,这完全是对量子力学的曲解。在量子力学里,量子态的变化确实受观测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基于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原理,而且需要特定的实验条件和精密的测量仪器。”
他缓慢的站起身,接着说道:“我们在实验室中研究量子纠缠,那是在极低温、极纯净的微观体系下,才能观察到粒子间超越距离的关联现象。而将这种微观现象随意延伸到宏观世界,去解释阿弥陀佛凭借意识愿力创建净土,毫无科学逻辑。宏观世界遵循的是经典物理学规律,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有着明确的守恒定律,怎么可能因为所谓的意识愿力就凭空创造出一个净土世界呢?”
张启微微的皱眉,补充道:“从热力学角度看,这同样站不住脚。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总是趋向于增加,也就是系统会从有序走向无序。创建净土意味着要构建一个高度有序的世界,这需要输入巨大的能量,而且还得违背熵增原理。但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存在这样违背自然规律的过程。”
杨振宁转过身,坐回椅子,拿起一支笔在纸上随意画着,说道:“再谈谈他相信临终时阿弥陀佛会接引他前往净土。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意识是大脑神经元活动的产物。当人临终时,大脑功能逐渐衰退,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也会紊乱,意识会变得模糊不清。怎么可能在这样的状态下,还能凭借一个超自然的力量实现往生呢?”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而且他把念诵佛号类比为打开净土的密码,简直荒谬至极。密码在信息学里是经过特定编码规则设定的,有着明确的信息含义和验证机制。念诵佛号只是简单的声音重复,没有任何科学意义上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怎么能成为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臆想。”
张启情绪有些激动,说道:“他这种观念不仅误导自己,还可能让很多人对科学产生误解,以为科学可以随意被扭曲来解释超自然现象,严重损害了科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杨振宁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科学是建立在实证、逻辑和可重复性的基础上的。每一个科学理论的发展,都是无数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严谨推导的结果。我们不能让科学被这样毫无根据的言论所玷污。我们必须站出来,用科学的力量纠正这些错误观念,让大众明白科学与迷信、伪科学的本质区别。”
张启满脸的无奈,望着杨振宁说道:“杨老,这个潘宗光觉得佛学跟科学虽属不同范畴,但对因果的探索不谋而合,殊途同归,还说二者并不互相矛盾,您怎么看?”
杨振宁神色一凛,坐直了身子,推了推眼镜,严肃地说道:“这简直是对科学因果关系的严重曲解。在科学领域,因果关系的判定有着严谨的逻辑和实证方法。以穆勒五法为例,求同法是指某种现象在不同事件中发生,若这些事件存在共同因素,那该因素便是现象的原因;求异法是当现象在一种情况下发生,另一种情况下不发生,造成这种区别的因素就是原因;同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也各自有着严格的逻辑推导规则。就拿共变法来说,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当电阻不变时,电压增大,电流也随之增大,通过这种定量的变化关系,我们能清晰确定电压是影响电流变化的原因之一,这是在严格控制变量、精确测量数据基础上得出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