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特斯拉不是物理学家(上)(第3页)

 反观特斯拉,他主要活跃于工程技术领域,在交流电系统、无线电通信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卓越贡献,极大地推动了电力工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但在理论物理学方面,他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当时,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理论物理知识体系上都要比特斯拉更加完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微积分、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等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而特斯拉的理论往往缺乏严谨的数学推导和科学论证,更多是基于他的直觉和经验。

 至于“爱因斯坦打压特斯拉”“美国政府树立爱因斯坦形象打压特斯拉”等说法更是荒诞不经。

 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和严谨论证基础之上的,科学家们的成就也是通过同行评议和时间检验得来的。爱因斯坦的理论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是因为它能够解释许多当时无法理解的物理现象,并且不断被后续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美国政府也不可能为了打压某个人而刻意树立另一位科学家的形象,科学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无数科学家共同努力和推动的结果。将毫无根据的恩怨和阴谋论强加在这些伟大科学家身上,不仅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也是对科学精神的亵渎。

 传言,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之后,特斯拉向他写信进行了祝贺。目前,还没有找到这个说法的依据,如果是真的,这就是他们之间仅有的交集了。

 通古斯大爆炸与卿何干?

 所谓“特斯拉制造通古斯大爆炸”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所谓纪录片《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其中许多内容荒诞不经。为了说明特斯拉与通古斯大爆炸的关系,片中做了大量的联想和猜测,却没有能够提供可靠的事实和科学依据。该纪录片的编导想象力天马行空,对特异功能、外星生命、历史之谜、阴谋论等话题特别感兴趣。

 该谣言起源于特斯拉的沃登克里弗塔计划,在这个没有科学依据的幻想里面,他提出过粒子束发射器的概念,谣言由此发酵。

 百度上部分资料声称通古斯爆炸规模相当于1000个广岛原子弹,且是由特斯拉试验交流电引发,这种说法实在站不住脚。

 通古斯爆炸发生于1908年6月30日,地点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附近。那次爆炸的威力极大,约相当于1500到2000万吨tnt炸药 ,巨大的能量释放使得2150平方公里内约6000万棵树焚毁倒下,周边地区的居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爆炸产生的声响和光芒传播范围极广,远在英国伦敦的许多电灯骤然熄灭,欧洲多国和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明显震感。

 从能量来源角度看,1908年时,全球电力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所有发电设施产生的电力总和都远不足以制造如此大规模的爆炸。就算是当今,汇聚全世界的电力,也难以达成如此惊人的能量释放。特斯拉即便在实验室进行交流电相关试验,其所能利用的电力,不过是当时整个社会供电体系中的极小部分,根本无法提供如此庞大的能量,不足以引发这般威力的大爆炸。

 再看特斯拉的研究方向和实验条件,特斯拉主要致力于交流电系统、无线电通信等方面的研究与发明。他的实验室规模和设备,是为了满足其在电气和通信领域的探索,而非进行大规模能量释放的试验。他的研究旨在推动电力传输、无线电技术的进步,从他的研究目标和实验记录中,也找不到任何与引发通古斯爆炸相关的线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关于通古斯爆炸原因,科学界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主流观点倾向于小行星撞击说,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从通古斯地区地层土壤中找到了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

 1997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对通古斯地区沉积层样品分析,发现样本中元素异常,推测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导致地外物质增加。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侯泉林、马配学,通过对通古斯地区的沉积层样品分析发现样本中元素异常,以此推测是地外物质增加引起的,很可能是陨石撞击造成。(《1908年俄罗斯通古斯大爆炸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爆炸物体的估计》 地质论评 geological review 1997年 02期 )

 2008年,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学家研究当地地质层,发现土壤受过高浓度酸雨冲刷,且土壤中金属铱含量比一般土壤高出50倍,这些现象都与小行星撞击地球后的特征相符。2013年,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研究人员分析1978年从爆炸地点收集的岩石显微样本,发现其中含有细微的蓝丝黛尔石,这是含有石墨结构的天体撞击地球时形成的特殊矿物 ,进一步支持了小行星撞击的观点。

 综上,将通古斯爆炸归因为特斯拉试验交流电,缺乏科学依据,只是毫无根据的臆测。

 (未完待续。写于2015年。)